不知不觉,年的4月就这么悄悄来临了。风信子正抽出它的嫩芽,金盏菊也展开了第一瓣花,温暖的春以一种隽永的形式藏在书里——春天读点小绿书吧!
小绿书不是世界名著那么简单!都德、黑塞、卢梭这几位享誉世界的文学和思想大师,在晚年带着各自的世事沧桑走进绿色自然——或是回归淳朴的故乡,或是隐居在乡间田园,或是漫步山野茂林,将一生的哲思轻轻书写在晨花暮草、晴耕雨读。
我们为“小绿书”选择的译者,也不是翻译界泰斗那么简单,他们不仅笔触娴雅优美,绝对符合信达雅的标准,更是以各自的生命阅历和情志与作者对话,为奔忙于现代生活的读者构筑了这几座令人神往的绿色田园。
(小绿书包含都德《磨坊文札》、黑塞《园圃之乐》、卢梭《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磨坊文札
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Daudet,—),法国普罗旺斯人,爱国作家。他出生于法国南方尼姆的一个破落的丝绸商人家庭,年开始文学创作。他在年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小东西》。年发表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而一举成名。
都德最重要的作品——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首次完整发表于年,其中的一些故事早在年就发表在如《费加罗报》等报刊上。作者在叙述中采用第一人称,用淡雅、清新的语言刻画了普罗旺斯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图景、讲述了普罗旺斯的民间故事。作者简约而细腻地描述了普罗旺斯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透露出的淳朴感情,以及面对宗教、面对社会转型时人们表现出的性格,文字中渗透着人们丰富的精神情感,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对于故乡深沉的热爱。迷人的法国南方风光在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中跃然纸上。
在本书中,都德用简约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乡村生活画面;他以深深的感情注视着故乡性格中的醇厚、朴实与天真,讲述了一个个意味隽永的民间故事。在这些故事淡雅柔和的文风之下,凝聚着作者对19世纪宗教、社会、经济转型时代的反思,笔调幽默而感情浓郁,透露出一种敏锐的感受方式和乐观、温和的人生态度。
园圃之乐
赫尔曼黑塞是20世纪著名作家、诗人,诺贝尔奖得主,创作深受浪漫主义的浸润,彷徨、漂泊、孤独、乡愁、回归自然等浪漫主义元素是他作品的基调,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他在46岁那年与第一任妻子离婚后,移籍瑞士,退隐山间,在晴耕雨读中品味自然赋予的生命趣味,写下了这本诗歌散文经典。从“童年的花园”里的欣欣向荣,到博登湖畔渔村中的园圃之乐,从最为理想的伯尔尼乡野别墅,到卢加诺湖畔的小公寓,黑塞那不倦劳作的身影总是与独具特色的自然风景融为一体,各自陶然。
如果了解黑塞一生的坎坷遭逢——自幼疾病缠身,早年自杀未遂,两度离婚,遭遇两次世界大战,因帮助难民而被纳粹列入不受欢迎作家名单,晚年穷困潦倒,罹患眼疾头痛——便会从这本有如淡水彩画般隽永宁静的文集中,读出作者对生命的体悟和对人性的深刻反思。黑塞这本文集,在清丽中有厚度,平和中有力度,令人在轻阅读中获得思考的深度。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8世纪法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文学史上少有的以自传作品留名史册的作家。
年至年,声名陨落、遭到放逐的卢梭在法国巴黎度过了一段动荡不安的日子。在生命的尽头,在没有了兄弟、亲朋,孤身一人的情况下,他将对周遭环境的厌恶和对自我的深入剖析、思考以散文的形式落于笔端,成就了临终前的最后一部自传体作品《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十篇“漫步”是卢梭走入街头、漫步田野、研究植物、回忆往昔时的遐想日记,也是卢梭意图平复自己的焦灼,在矛盾重重、犹疑不决的状态下一遍遍抚慰孤寂的心灵时,与自己对话、与大自然对话,进而对人类自身和精神世界进行的一次哲学反思。
春天
赫尔曼黑塞
邹仲之译
在苍茫暮色中,
我曾长久梦想,
你的森林和蓝色天空,
你的芬芳和鸟儿鸣唱。
现在你站在我面前,
放射光辉荣耀,
仿佛奇迹一般,
我被你的光辉笼罩。
你认出了我,
向我轻轻招手致意;
和神圣的你在一起,
我全身战栗。
图片授权:pexel
原标题:《都德、黑塞、卢梭的春日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