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READTHEWORLD
俅俅·订阅一份纸书生活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Jun.05
+
中杨绛
图片素材来源自网络侵删
“书读的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应该很难具象化地给出回答
不过倒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我觉得用在这里十分合适,所以分享给大家——
白水与缓冲溶液
25℃下蒸馏水的pH值是7。找一大杯水来,拿滴管加一小滴酸进去,pH值马上就掉了,断崖式下降。重新找一大杯水来,拿滴管加一小滴碱进去,pH值马上就升起来了,火箭式上升。
加很少的东西,平衡就变化很多,这就是白水。
找同样一杯柠檬酸和柠檬酸钠溶液,拿滴管加酸也好,加碱也罢,加一滴,没什么反应,再加一滴,还是没什么反应,需要加很多很多,pH才会有明显的变化。
随便加点儿什么东西,不为所动,这就是缓冲溶液。
也曾见过不读书的人,偶尔看一本书、看到一个观点,如获至宝,到处说自己“最近”看了某某的大作深受启发,引以为人生指南。
过一年再去见他,还在说自己“最近”看的那本书。更有甚者,看了别人写的一篇鸡汤,做的一场成功学演讲,就沉湎其中,拿来做座右铭,做出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
世界上好书很多,翻到其中一本,看了觉得收获很大,这本应该是好事。然而再好的书也有片面之处,再好的观点也有照顾不到的地方,只看过一本书,听过一个观点,就任由它左右你的生活,统治你的思想,便不是一件聪明的事。
你是酸性
还是碱性的?
不读书的人,就容易落入这样的境况,纯白一片,加一滴酸进去,pH就从7变成5了,如果没有先遇到酸的,而是先遇到碱的呢,那终其一生,这个人pH可能就是9。
这会不会感觉有点太随机了?
况且,如果运气不好,你碰到的那本书并没有写什么金科玉律,而是毒鸡汤呢?
萧伯纳说“好书读得愈多,愈让人感到无知”,这是对阅读的一个高度总结。
每一本有阅读价值的书,都是作者呕心沥血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凝结,而读者却能用几天乃至几小时便体验到未曾见过的人情世故,异域风貌,试想一下,这是一种多么神奇的经历。
你可以见到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纸醉金迷
能体会战争中市井小民的喜乐悲欢
享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绝美风景
又目睹故国空余恨的断壁残垣
动情于心怀大义的无名之辈
却惊愕在罗生门下人性的丑陋
看得多了,你便有了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与判断标准。遇到不了解的新事物,自然也不会轻易做出结论。
因为你在身潜入海的时候
就已经明白了
冰山从来不是只有水面上露出的那一角
加入俅俅书友群
来找找那个与你志同道合的盆友吧
—END
Readthe
World
人能够凝练成一颗石子,潜伏在底,让时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过,自己只知身在水中,不知水流。
《我们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