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孩童教育
大自然审美教育,有助于孩子品格和情操的培养,陶冶情趣。
人类自身负有保卫大自然,创造美的生态环境的责任。也就是说,每一个家庭都有责任对孩子,特别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进行爱护和保卫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教育,让他们有这样的意识。
而这种意识的确立,首先应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陶冶情趣。“自然总是美的”。确实,千姿百态、气象万千的自然美景随处可见。为我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自然美的审美教育素材。
自然美的特征,自然美的最主要的特征是形式美。“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对山水自然美的传统看法。无论是“奇”、“险”,还是“秀”、“幽”,均诉之于形式而被人们感知。
松、梅、兰、竹以其不畏寒冷被称为“四君子”,其个性形态,给我们以启迪。日出日落,以其瞬息的变幻、瑰丽的色彩震慑人的心灵。而一处景物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时间,怀着不同的心情去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自然美的欣赏,进行家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欣赏旭日东升、惊涛拍岸、绝壁峭立的雄壮之美;观赏皓月晴空、星光灿烂、白雪飘飘、小河潺潺的秀丽之美;欣赏溶洞奇景、苍松虬枝、奇花异兽的奇特之美。
欣赏天空深邃无际,冥听林涛的交响放眼于湖海的一碧万顷的浩瀚之美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美景会激发你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情趣和理想。
另一种方式是将自然景物请进家庭居室中。在创造自然美的实践中感受。在居室中种上几盆花,布置一个绿色的自然之角;做一个盆景来点缀你的书桌,都是很有益的创造美的实践。
无论是欣赏自然美,还是创造自然美,均可以按自然美的特征来进行。我国历史悠久,常常是自然风景和名胜古迹相连,使自然美、园林艺术美、文化艺术美融为一体,成为独具一格的人文景观,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园林景区赏玩,首先要了解一点有关景点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在孩子观赏中以予讲解。
一方面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一方面让孩子更加深刻领略自然美景。无论是在自然风景区还是园林古建筑中游览。还必须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才能获得美的感受,愉悦身心。如故宫御花园中,有一座用太湖石堆叠的假山,山中有太湖石形态多样的特点,藏有类似十二生肖的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态似是非是,似有似无,要从一定的角度,借助于联想、想象,才能感到。
站在假山的西边,可以找到极似牛、鸡、狗的山石;站在假山的南边,可以看到类似马、猴的山石。
另外,节假日带孩子去找一找,品评一下,不是很有乐趣的吗?家庭中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可以有计划、有准备地进行。北京是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风景点很多,家长可以有计划地安排,让孩子都去领略一下。
但是去之前应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心理上的准备。事先介绍些有关知识,指点一下游览的重点,使外出游览不仅是玩一玩,而且要长点见识。
最后,外出游览时,还应该鼓励孩子多投入大自然中去感受,多走路,多爬山,多看景点。木要动辄坐车,坐电缆车等。
尽量创造机会,让青少年走进大自然。特别是城市中,高楼林立,人声嘈杂,常使人感到身心的疲倦与紧张,青少年更是如此。
让他们在自然美景中受到感染,得到启迪,陶冶情趣,开拓视野,有助于品格和情操的培养。而且,从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感受到美的人,是不会去破坏、损害它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