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减负,一边高考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

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全文约字)最近浙江发布的中小学减负意见征求稿,以及南京实施的中小学减负政策,一开始就遭遇到了家长的调侃和抵触,一位家长撰写的《来啊,一起做学渣》的文章在朋友圈疯狂转发,减负就等于制造学渣似乎让很多家长有了共鸣。

家长不害怕减负,而是害怕孩子没有未来

近几天热议的还有深圳某中学高薪招聘的老师,清一色名校硕博生,一共20人,清华北大的硕博生就有19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该中学确实给出了高薪,吸引力大批人才竞聘,从另一个角度反应的则是家长担忧的问题,好的单位招聘门槛都如此高,如果自己的孩子是一个学渣,将来就只能处于社会的底层。再进一步推敲,虽然目前高考的录取率超过了80%,但是除了少部分重点高校的毕业生认可度较高外,相当一部分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还处于找工作求生存的状态。

即便是每年每所高校公布的就业率几乎都超过了90%,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意,至少是有更高的期望值。根据麦可思发布的《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33%,其中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半年内离职率分别为23%和42%,双一流院校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内离职率为13%,非双一流本科院校届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为25%,而这些离职的人群,98%发生过主动离职,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发展空间不够”(48%)、薪资福利偏低(42%)以及其他原因。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相比较而言,本科院校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度要高于高职院校,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整体又好于普通高校。学业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就业的情况,而就业的情况又跟个人的幸福感、满足感有很大关联,这也能直接反应出家长望子成龙,害怕孩子成为学渣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学生的负担是否过重

目前看起来是,因为经常有家长抱怨孩子做作业到很晚,也经常看到有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气坏了身体。不做作业母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这不是一句调侃,而是相当一部分家长的真实写照。但是负担过重似乎又是一个伪命题,以下是某小学的放学时间表,周四周五14:50放学,前三天15:35放学,而上午的上课时间一般为三节,早上8点到校上课,基本不到11点就放学。对于6-10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上课强度确实算不上强度很大。但是据《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调查统计:逾半数的中小学生在放学后几乎没有和朋友玩耍的时间,这一比例在小学生中是54.6%,在初中生中是61.4%,在高中生中是66%,课后时间主要用在完成家庭作业和参加各种课后辅导班,接近两成的中小学生参加了2门及以上的兴趣班,同时有25.3%的中小学生参加了2门及以上的补习班。

负担从哪里来

学校减负,家长增压成了一个普遍现象。也就是说,学生负担过重不是来源于学校,而是来源于家庭,但是家庭给孩子增加负担,又是因为孩子在学校的负担过轻,而考试的压力有过大。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开学两周开始,没学完一门课,第二天老师就会布置听写,并在家长群里公布成绩分数段,学完一个单元就会有测试,对于完全没有基础,没有提前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同学来说,这个过程太过痛苦,伴随着的还有家长的焦虑,虽然很多家长口上说可以不在意孩子的成绩,但是面对强大的压力,很多时候也不得不口是心非,想尽办法辅导孩子学习。即便不在意成绩,也不能不在意已经学过的知识让孩子落下太多,所以也不得不带着甚至逼着孩子努力补习,不然完全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

与减负相对应的,是学习和考试难度在不断增加。从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就可以看出来,学生需要阅读的内容增多,不但要阅读,还要背诵,甚至录音上传到某个平台,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也在变化和增多,考试的题目和难度有了很大变化。昨天一位妈妈拿出一道小学一年级的数学题,即便是自己,看了答案之后仍然没有把题目完全搞懂。之前“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发言表示: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减负之后的焦虑

也许减负的目的之一,便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来阅读,但这一点似乎很难实现,即便是部分学校的老师,也不支持学生阅读太多课外书,学生的课外书甚至经常被收缴。何况现在在没有良好指引的情况下,很多孩子宁愿把时间花在手机和电脑游戏上,也不会选择去阅读。家长在单位上班,孩子接回家之后多数有爷爷奶奶照顾,隔代管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宠溺和管不了,加上家长本身也担心孩子被落下,所以不得不选择把孩子送到各类课外辅导班。因为他们也相信课外辅导班说的:你送孩子来,我们帮你培养你的孩子,你不送孩子来,我们帮助培养你孩子的竞争对手。

当然,减负已经带来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学生放学时间早,还必须要有人接送,低年级甚至还要求家长帮忙到校值日,学生上学与家长上班完全不在一个节奏,除非家里有老人帮忙,否则就有可能需要全职妈妈或者全职爸爸,抑或是请保姆等,但是绝大部分家庭又难以承担相应的费用,特别是在大城市来说,房价高,消费高,学区房贵,课外辅导班学费也贵,对于相当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家有孩子上学生活质量会有明显下降。

现在部分地区推出了弹性离校制度,看上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但是仍然有部分家长不会选选择放学后把孩子留在学校。没有别的原因,学生留在学校,老师不补课,也没有其他方面的拓展,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方便家长,有学校组织帮忙照看孩子等到有人来接,而被接走的孩子,相当一部分流向了辅导班等,空余时间如何利用在很大程度上确实能拉开孩子之间的差距,所以很多家长不敢让孩子留在学校什么都不做。

学业减负之后,是否可以展开育人工作

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校可以实行弹性离校,可以开展课后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利用学校资源,把学生都留在学校,开展其他方式的教育教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是在考试的压力下,学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大部分被用于了知识的传授,学校育人的功能显得尤其薄弱。而最近的几则校园霸凌的新闻,有让人不得不反思学校育人的重要性。有关青少年保护与青少年犯罪的两部法律已经提上了修改的议程,但减少和遏制青少年犯罪显然不能仅仅依靠法律,还得从源头处抓起,家庭的文明礼仪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至少要教会孩子首先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让孩子能够分辨善恶,知道敬畏,才能在做人做事的时候有所进退。

对小学减负相对应,大学里却在不断增负,增负的表现之一便是要求学生体测要合格才能够毕业,而昨天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年全国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合格率达91.91%,这还是在相关政策的促进下大学生体质有所提升的情况下得出的结果。即便如此,如果体测结果真的与毕业证挂钩,按照这个结果,将有将近9%的大学生拿不到毕业证。更让人痛心的是,在今年的体测中,至少看到了3起因为体测引发的学生猝死事件,这说明部分学生的体质确实存在问题。

而这个问题显然不应该完全放到高中才来重视和弥补。网上流传着一张动图,某中学的学生在排队打饭的事件都在拿着书本或者笔记在背诵,这样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也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氛围和风气之下,如果没有学校的组织,学生会有多少空余事件会用于体育锻炼。

课后的时间如果用起来,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和锻炼,既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还可以提升思想道德品质,增强法治观念,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甚至可以开展兴趣的引导和培育,顺带也解决了三点半家长接送难的问题。父母不应该全职成为孩子的保姆,更不应该成为孩子的佣人,得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自我成长。

爸妈不是我的佣人全套12册注音版儿童读物校园成长励志故事淘宝月销量¥28.8¥购买

学业减负,显然不是单纯减少学业负担的问题,考试内容,人才选拔方式,社会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校和学历的认可,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家长的思想和行为。但不能因此就把孩子完全约束在知识学习上,学校培育的人才,不应该仅仅是只学习了一堆知识,而缺少个性,缺乏思想,甚至缺乏健康身心的人,学业的负担要减轻,但是学生的能力也要增强。不能把教育的负担越来越多地向家庭转移,家庭的情况本来就有很大差别,对于各种资源都缺乏的家庭来说,内心的焦虑会超过身上的压力,他们不知道,减负之后,孩子的未来该如何安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