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源,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解释为,一个事物从何而来,通过什么它是其所是,并且如其所是。本源就是本质之源。对于艺术的本源追问,是一个延续至今的话题。本源,探索艺术最初的真诚,风格的塑造,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氛围启发与思考。
自在,聚焦延续至今的艺术生长,是艺术史的纵向和多维度发展的结果,反射到时下全球的艺术发展生态:独立的发展、有序的叠加、各自演化成为以人体认知的载体来转达艺术的思考。
本次上海朵云轩年春季二十世纪与当代艺术专场将以“策展”思维来呈现,探寻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史进程中,以艺术史序线索呈现中国艺术的本源,多维延续,自在生长,聚焦当下艺术发展,是一场兼顾学术专业和市场价值的饕餮艺术宴会。
专场推出以李铁夫、颜文樑、刘海粟、林风眠、庞薰琴、唐蕴玉、许汉超、沙耆、赵无极等名家力作,架构完整,传承有序,定格特定時代的从容思考,具有珍贵的学术和文献价值。
LOT
颜文樑(-)
月夜
签名:颜文樑钤印:樑(朱)
布面油画40×61cm
来源:本拍品原藏家为书法家曾熙后人;颜文樑曾应约作画馈赠曾熙,因曾熙在颜文樑留法回国前就已去世,为履行与曾老之约定,特作此画补赠曾熙家人。附证书。
LOT
江清月近人
签名:颜文樑钤印:樑(朱)
布面油画34×43cm
来源:原为俞世伟旧藏;俞世伟,年生于上海。毕业于沪江大学商科,后转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画,师从颜文樑、唐云、张充仁等人,专长画素描、水彩、油画。曾受聘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邀作者,并为少年儿童出版社创作儿童画。之后自设画室,专授西洋画技法。颜文樑在学习、生活中对俞世伟照顾颇多。据俞世伟日记所记,颜文樑曾在她遇到困境时,特意托人照顾、帮助她,足见二人情谊深厚。
LOT
李铁夫(-)
巫峡
签名:巫峡铁夫
钤印:铁夫李玉田印岭南人
纸本彩墨31×65cm
李铁夫年赴美洲英属加拿大,两年后分别在阿灵顿美术学校、纽约艺术大学、纽约艺术学生联合会及国际艺术设计院学习、研究油画。—年间曾随美国画家W.M.切斯和J.S.萨金特学习油画。年他在纽约举办首次个展,声誉鹊起,次年便被纽约国际艺术设计学院吸收为会员。曾获肖像画副教授学位,成为亚洲人进入美国最高艺术研究机构的第一人。他的作品连续参加美国每年举办的春季沙龙大展,其中有十一幅获奖。年回广州,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当选华南文联副主席。广州美术馆藏其很多作品。
《巫峡》约作于晚年,体现了李铁夫对于水墨的高超控制力。数笔画出巫峡的云雾千姿百态,一帆顺流而下,置于苍茫巫峡之间,引起观者的羁旅之伤感,又表现着“寒天点碧供飞鸟,落日留红与断霞”的诗情画意。整个画面在一片孤寂与冷清中,体现出高古与纯朴的格调。李铁夫用水墨技巧表达了传统文人画的精神,是他传世的珍贵作品。
LOT
沙耆(-)
年作东钱湖
签名:壬寅年沙耆
布面油画45.5×60.5cm
来源:现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附藏家与艺术家合影。
“80年代末我爷爷寿鑫桥任嘉兴热电厂筹建指挥部总指挥,筹建完成后于90年代初任嘉兴热电厂厂长,经当时民丰造纸厂厂长杨振宁介绍,寿鑫桥于年助沙耆在嘉兴创办画展,沙耆在嘉兴时其中有3个月时间居住在我爷爷提供的居所潜心绘画。沙耆与我爷爷结下深厚友谊。”
此件作品,系沙耆挚友寿鑫桥家属旧藏,来源清晰,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左三:沙耆,左四:寿鑫桥
作品《东钱湖》是沙耆于年的创作,属于沙耆回国后早期的作品。此时沙耆由于身体原因已经回到宁波鄞县老家,东钱湖便是距离不远、具有“西湖风光,太湖气魄”美誉的自然风光。画面中东钱湖作为远景描述,层层递进到远处天水一色的场景。近景色彩烂漫,层级感丰富,在错落有致的构图中描绘一幅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景色。笔触挥洒自如,采用印象派的处理光线的方式,整幅画面仿佛置于聚光下,没有任何阴影的产生。东钱湖在山色水光交融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雄伟壮阔,使得观者的注视眼光延续在画面之外,没有边界。
LOT
吴冠中(-)
年龙潭湖公园
钤印:冠中写生
题识:安民同学留念。一九八二年夏,荼·龙潭湖
纸本彩墨34×41cm
来源: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本人;中国嘉德拍卖年6月19日编号;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会。
附北京方庄深巷画廊《吴冠中绘画作品证书》。
龙潭湖公园是北京一座典雅的古典园林风格的公园,此幅是吴冠中创作于年的春天。《龙潭湖公园》以独特的视角强调留白给画面中景桥上的人物,浓墨勾勒出公园错落有致的景色,用不断向外扩延的层层景致画出公园一派生机的欣欣向荣。吴冠中一贯秉持在写生中探索形式规律的原则,此画亦不例外。浓墨绘出的中景、几乎留白的溪水,与点缀画面各处的柳树在整体上形成递进的节奏,而溪中欢游的鱼儿和桥上行人,则为画面悄然平添生机。绽绿的柳条,浓墨重彩、柠檬黄、橙色的色点、色块,形成色彩与点面的呼应,如斑斓的宝石,又与大笔刷出的柳绿形成点、线、面的和谐,使万物都消融在抽象韵律中。
LOT
赵无极(-)
年代无题
签名:无极ZAO
石版画铅笔手稿
37×56cm
年代,赵无极开始对画作进一步抽象表达,将中国的草书元素融入到创作之中,继而开启此时的“狂草时期”。此件《无题》便是创作于这一时期的作品,石版画加手稿记录,用铅笔记录不同颜色的搭配及分布,艺术家在尝试探索新的不同方式。
在后来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中,赵无极的绘画被评论界认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丰富性和创造力的完美体现,融会贯通了中西方文化,充分运用西方文化的表现手法,把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国美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师承和延续来看,艾中信、吴冠中、杨飞云、陈逸飞、陈钧德、王劼音等,他们受西方学院派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影响,致力于将油画与中国画技巧和美学融合起来,带来新的中国艺术革命。他们对艺术有深刻的思考,对西方现代艺术技法多有借用,灵魂则是对中国独特语言的写照。
LOT
艾中信(-)
年蝴蝶兰
签名(正):中信
(背):蝴蝶兰艾中信
布面油画40×50cm
来源:中国嘉德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接受捐赠作品专场拍卖年11月7日编号;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会。
「画画有个前提首先要注意,这个前提就是面对生活,心中要有主意。一坐下来就无目地画起来,那样收获不大。不论画什么,总要有自己的感情所寄。同画人一样,画风景也要观察、体会、理解,有所感受认识,然后抓它画出来。」—艾中信
创作于年的《蝴蝶兰》用色笔触极为讲究,构图严谨,色彩丰富,统筹在绿色背景,嫩黃、翠绿、白色強调画面重心,展现蝴蝶兰搖曳生姿的生命力。李可染称他的油画是「中国油墨画」,是具有水墨灵魂的油画,具有流淌融汇的活力。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上,艾中信先生是一位做出创造性贡献的艺术家和教育家,在从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对中国当代艺术承前启后的阶段中起了带头作用,尤其是他长期执教,作为诸家名师之一,影响和启发了很多艺术家的创作。
LOT
杨飞云(b.)
年少女
签名:飞云年
布面油画60×74cm
来源:中国嘉德拍卖年4月28日编号;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会。
附中国嘉德拍卖行作品保证书。
八十年代中期正值中国美术新潮迭起之际,当印象主义和苏联绘画风格相结合成为了中国油画的理想时,杨飞云把目光投向了西方油画更早的源泉,学习古典主义的绘画技法和理念,开始注重油画的表现力。他尤其对欧洲古典画家中的丢勒、荷尔拜因、凡·艾克以及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画家的作品风格情有独钟,作了深入的研究。
此幅《少女》用古典主义绘画精神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画面色彩构图及表情的处理,把少女的精神层面表达得丰富多层。杨飞云认识到油画的品性和特点在于整体地、内在地、相互联系地观察和感知被描绘的对象,以造型上的形体、结构、光影、色彩有机统一的语言体系,表现对象的体积感、空间感、质感和色彩感。
「假如一位色彩和形体都很好的异乡人和一位普通的朋友,都愿意做我的模特儿,那我一定画我的朋友,这样对心灵和情感有益,似乎也能表现得深刻而亲切」。
——杨飞云《我和古典主义绘画》
LOT
陈逸飞(-)
年西藏系列—纯真
布面油画
签名:Chenyifei
布面油画65×55cm
来源:原藏家直接得自艺术家;上海朵云轩年7月9日编号;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会。
LOT素描原稿《陈逸飞油画素描集》
英国Marlborough画廊出版
作于年的《西藏系列—纯真》是陈逸飞依据当年的西藏写生素描创作完成的。素描原刊发于英国的Marlborough画廊的《陈逸飞油画素描集》一书。这件作品是陈逸飞对人性中纯朴天真之美的讴歌与礼赞。《西藏系列—纯真》展现是的一对母子,没有具体背景衬托,没有周边环境的渲染,直接表达人物主体,庄严而苍茫。画面采用橘色调突出人物脸部,光感来自于画面左侧,在母与子包裹的姿势中呈现人类最伟大共情的母爱,让人心生怜爱。茫茫无边的洪荒世界中,以他那标致性电影的光斑忽明忽暗地照射着,于是一种欲说还休、沉郁得似乎无法化解的悲悯情怀就悄然而生了。画面中剥离了人物生活背景环境,将人物悬置于抽象的虚空中来表现,是陈逸飞不可多得的早期佳作。
LOT
陈钧德(-)
年上海的早晨
签名:钧德
布面油画×cm
展览:刘海粟、关良、颜文樑、陈钧德油画联展,上海展览馆,年。
陈钧德的油画作品《上海的早晨》画于年,曾于年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过。七十年代陈钧德为画这幅画花了心血。
赵川在《一个时代的早晨》的文章里记述:《上海的早晨》的内框,是用南方人睡的棕绷床的床框木条改成。他事先前往外滩一端北苏州路上的上海大厦,量好运货电梯的尺寸,才打造了这只×公分的大画框。并由三个人骑着自行车,从襄阳路搬去上海大厦十一楼阳台上。那是当时上海的几座最高建筑之一。当年,陈钧德从大厦向南眺望外滩,高耸的海关大楼下面,是宽大的中山东路,有不少车辆往来。这些虽不可比今日的都市繁华,但在那时,可是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景观了。黄浦江对岸的浦东,尚是简陋的农村。该画用了接近一星期写生完成。过程中由于淋到了雨,陈钧德还一度发高烧。后来,这幅画一直悬挂于陈钧德襄阳南路的家里,二十年里是陈钧德儿女们最熟悉,也是最重要的陈钧德画作。
《上海的早晨》与陈钧德后来重意象的风格尚有距离,现在归之为他的早期作品。但这或只是从画面风格而论。作品创作于年,陈钧德已四十一岁,步入中年。画面布控上,他虽多用小笔,与后来的大色块大笔触涂抹的典型陈氏风格不同,但作品上行云流水般的色彩衔接,用笔用色的自如,已相当老成和自信。若凑近细看,画中江面、天空,笔过飞白,而复杂、充满细腻变化的蒙蒙晨色,已浑然而成。这样说的意思是,他的画技、性格当时已然成熟。作品可以很明确地说,这幅是艺术家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代表作。
LOT
王劼音(b.)
年雄关
签名:劼音庚寅
布面油画×cm
附和辉艺术画廊作品保证书
王劼音年创作的《雄关》体现了传统人文山水在当代体现出新形式的观念极致,已超出固定审美价值和技巧的束缚。作品迎面扑洒过来的力量感,如同苏东坡对陶渊明诗的评价:“质而实绮,臒而实腴”。画面整体统筹在深灰、普蓝和褐色综合之间,利索有力的线条勾勒出浑厚的山体,既有坚定明确的形式感,同时又具有视觉上的膨胀、漫延感,视觉爆发力与内在的风度达成了相辅相成的统一。
王劼音的作品重精神而轻写形,重自娱而轻教化。作品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髓和笔触的不刻意营造,抒写一种当代的诗意。他既有对传统绘画语言的敏感,同时又以异在、思辩的态度对中国传统语言形态进行开放和转化,将古老的视觉经验迁移到崭新的语言方式中,使传统的审美风范获得了新的语言结构,这种新的语言结构与传统形成强烈的抗辩关系。
LOT
李贵君(b.)
年休憩
签名:贵君年
布面油画×80cm
李贵君年所作的《休憩》,重在人物和看似刻意安排的场景之间发生的氛围,也侧重于人物的心理变化及瞬间情感的表达。画中女子悠闲的姿势,宁静的气氛,祥和的意境,表达出东方女子内在和外在的美。
犹如静止的画面空间中,女孩眼神的游离、双手折叠交叉的动作,若有所思的惆怅表达,引申出某种潜藏的、粘稠的情绪。李贵君以象征主义的手法,将人物潜意识层面的直觉过程外化于形,在柔美、细腻、精致的写实画面背后,是其对高贵单纯的理性精神及绘画永恒性的执着追求。
专场推出成肖玉、喻红、尚扬、赵兽、张利华、王易罡、徐冰、王沂东、杨述等作品,表达了新的意识形态和特定艺术生态背景下摸索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路的典型概括。
LOT
尚扬(b.)
年小子
签名(正):S.yang.90
(背):小子shangyang尚揚
布面油画94×86cm
来源:上海朵云轩年7月9日编号;现藏家购自上述拍卖会。
「我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在作品中表达对人类与环境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