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军探索旅游减贫路径勾绘乡村振兴美景

中国网6月11日讯6月7日,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在宁夏银川举行的“中国旅游文化周启动仪式”上发表了题为《探索旅游减贫路径,勾绘乡村振兴美景》的主题讲话。刘士军表示,贫困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敌人。旅游业作为全球热门行业,在给旅游者带来美好生活体验的同时,正以其更大的规模和前所未有的责任意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刘士军说,联合国在《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罗列了17个全球性挑战,其首要目标就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今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年11月世界旅游联盟到贵州黔东南调研,扶贫社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妇女亲口讲述“自从发展了旅游业,她可以通过制作非遗手工艺品每月赚到-元的收入。最关键的是,她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离开家乡去沿海地区打工,可以在改善生活的同时照顾家里的老人、陪伴自己的孩子”。旅游扶贫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是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真实写照。

刘士军强调,旅游业作为全球热门行业,在给旅游者带来美好生活体验的同时,正以其更大的规模和前所未有的责任意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国家层面,旅游业是很多国家发展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指出,发展旅游业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最可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选择,是一些国家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世界48个最不发达国家中,旅游业是20个国家出口收入的第一或第二来源。

在产业层面,旅游业对乡村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带动作用。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产业关联度高,和一二三产都能形成广泛关联,无论是“旅游+”或是“+旅游”,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都相当可观,在很多乡村地区,旅游业不仅本身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而且有力带动了农业的绿色发展、工业的转型升级以及社会综合服务业水平的提高,成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文化层面,旅游发展促进乡村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在广大的乡村地区,有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因为缺少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价值得不到重视和体现,也缺乏必要的资金保护。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很多传统风俗、生产生活方式、节事、手工艺、地方戏曲表演等濒临消失。而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旅游的发展则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这些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使得其获得新生,并在和旅游者的互动过程中得以传承创新发展。

在生态层面,旅游发展能够为乡村地区带来生态环境的改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深刻阐述了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旅游发展带来的收入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优化提供了资金;另一方面,旅游发展让当地居民看到了生态环境的价值,从而自觉成为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从全球范围来看,以乡村为载体的旅游活动主要吸引城市游客,而生态保护意识的集聚和传播,正是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从城市向乡村推进并形成的。

刘士军说,世界旅游联盟作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国发起的综合性、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旅游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将自身定位为旅游减贫事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并将“旅游促进减贫”作为使命之一。三年来利用自身优势和国际化平台,按照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的思路,在旅游减贫案例分析、理论研究、经验宣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和国际交流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旅游减贫事业的重要经验和巨大成绩,得到了国际旅游业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