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万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广东河湖治理的3.0版。
近年来,信宜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万里碧道”的决策部署,厚植生态发展优势,以中小河流治理为抓手,压实“三级”河长制,大力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高标定位规划建设“一村一碧道”。
三年时间,信宜推动2条市级碧道、19条镇级碧道、多条村级碧道建设,总长度近公里。新时代下,信宜快步迈进粤港澳大湾区大发展潮流中去,以万里碧道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一条展示水生态名片的画廊碧道一条造福万人民的富民大道
护岸筑堤、扩挖疏浚、拆除梗阻、村道升级改造;新修彩虹桥、建生态风景线、串联乡村风貌带、打造连片特色产业;19个镇街发力、个村居发扬主人翁精神,多名市直机关党员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多名志愿者挥汗而战……
作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径,信宜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整治建设碧道正酣,全市上下牢牢把握“万里碧道”建设机遇,万众一心向万里碧道目标发起冲刺攻坚。
“让信宜碧道连通世界,让世界看到信宜碧道新风采”
信宜,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南玉之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有着0多年的文化历史,是南江、鉴江、西江,三江发源地,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向内陆延伸重要通道所经之处。
千百年来,信宜就深谙水道连通世界的要义。鉴江水道、南江水道、黄华江水道,3条水道与3条官道组建起信宜南粤古驿交通大网。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海关的开放,敢为人先的信宜人沿水路远渡重洋,拉开了信宜人开发南洋的帷幕。一代爱国侨领李季濂,以“锦纶泰”商号为珠点,沿马来西亚—新加坡—香港—广州—信宜等城镇,打造出一条连通世界的水陆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在广州失陷后,西南行署和一些军政机关、报社、学校,更是随便利的水陆交通迁来信宜,并有大批人经营手工业和小商贩沿线进入信宜境,信宜一度成为电白、吴川茂名到广西北流、容县、岑溪、梧州等地区的商品中转站。
自年省委书记李希在广东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提出“整治河道水网,建设水碧岸美的万里碧道”以来,信宜市委市政府结合全域旅游、中小河流治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四好”农村路、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建设要求,将建设万里碧道列入了市重点项目工程实施方案,对境内南江、鉴江、西江以及三江源二级三级支流进行提升治理,修筑碧道,打造沿线乡村风貌带,乡村振兴发展。
“要高标定位、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再添南粤古驿道新风采,把信宜碧道打造成为新时代下连通世界走向未来的光华大道!”在多次率队调研碧道规划建设进程中,信宜市委书记罗汉杰,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土瑞多次强调,要充分利用水生态环境优势,打造水碧岸美风景碧道,让信宜碧道连通大湾区,让大湾区康养地扎根信宜碧道,让信宜碧道连通世界,让世界看到信宜碧道新风采。
年10月,在原碧道基础上43公里“锦江画廊”碧道竣工。“锦江画廊”碧道集绿道、马拉松赛道、南粤古驿道于一体,成为粤西一道美丽风景线,无数游客奔向碧道体验时代画卷新风景。
借碧道之光彩,信宜乘势持续两届举行“碧道万人行”“碧道骑行”“南粤古以道定向大赛”“信宜美食节”“民俗文化展”等盛大活动,轰烈拉开信宜“以道兴村”帷幕,千百万游客热血参与,全国各级媒体聚焦、海外媒体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