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中午的日头一过,气温就噌噌地往下掉,冻得人瑟瑟发抖。凛冽的山风中,75岁的杨小萍已经等了好几个小时。
他在等一种特别的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雉。这种鸟儿精巧美丽,尤其是雄鸟,毛色艳丽,羽冠两侧长着一对钴蓝色的肉质角,故名“角雉”,又因求偶时胸前会撒开一条绚烂的肉裙而高居“雉科求偶浮夸排行榜”前列。
红腹角雉在野外环境下难得一见,国内能够稳定观测和拍摄的地点更是屈指可数。4年前,重庆南川的退休教师杨小萍历经艰难,第一次在金佛山拍到了红腹角雉,在鸟友圈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两年前,他又以一组《雪地里的红腹角雉》照片,让更多人领略到了这里的鸟山相映之美。
透过杨小萍的镜头,金佛山的红腹角雉“出圈”了,而这并非偶然。
金佛山是重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野生珍稀动植物富集。它是南川的一张名片,更是杨小萍相依相伴70余载的故乡。退休后,杨小萍立志为金佛山谱出一册飞鸟图鉴。6年间,他扛着相机走遍了金佛山的丛林野涧,拍摄到近种鸟类,成了远近闻名的追鸟人。
▲杨小萍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出发
11月末的山城连日阴雨,杨小萍已经有一阵没在金佛山上拍到红腹角雉了。这天难得放晴,他一早就背上设备匆匆出发,去寻找红腹角雉的踪迹。
“今天不晓得有没有这个运气哦。”杨小萍有些担心。
他每天都会出门拍鸟,往往在黎明或清晨出发。有时,他会去离城区稍近的水库或河岸边拍些水鸟;更多时候,他会选择前往数十公里外的金佛山深处,因为远离尘嚣的地方更能捕捉到鸟儿的倩影。
杨小萍的代步工具是一辆黑色的本田踏板车。尾箱上捆着可以折叠的观鸟棚,后座上捆着的是三脚架,坐垫箱里有钳子、斧头、绑绳、雨衣,脚踏板上的背包里则装着相机和镜头。
在天刚蒙蒙亮的南川街头,出门买菜或晨练的人常会看到这辆踏板车。骑车的是个身材高壮、架着眼镜的银发大爷,总爱穿一身迷彩冲锋衣、戴一顶迷彩鸭舌帽。人人都知道,“杨叔又去拍鸟了”。
▲为了拍鸟,杨小萍踏遍了金佛山的丛林野涧。雷册渊摄
平时杨小萍总是一个人,这天同行的人多,他难得地放弃了骑车,和大家一起乘汽车进山。
目的地位于金佛山东麓的山王坪镇庙坝村,距南川城区60余公里,高速公路加山路要开一个多小时,杨小萍一路话不离鸟。红腹角雉、红腹锦鸡、白领凤鹛、红嘴蓝鹊、黄臀鹎……他对金佛山的鸟如数家珍。他的手机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