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中国文人绕不过去的山峰(11)
杨朱严格界定个人、社会、国家利益的边界,是倡导个人利益神圣不可侵犯的第一人。从文字表述上看,这是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当代学者得出的结论。
如钱穆认为,《列子杨朱》所表现的思想,若用今日语言表述,“个人自我之觉醒”即要求人性解放之思想。
在胡适看来,杨朱的为我主义并不是损人利己的代名词,而是要厘清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边界。中国正因为边界不清,才造成了所谓殉夫殉君殉社稷的悲剧。
在刘泽华的视界里,杨朱高扬了生命个体的价值。杨朱的贵己和为我并不是常人所说的低级的自私自利,而是为了说明己是一个自然的独立存在物,己的价值高于一切。
在西方汉学家的眼中,杨朱与古希腊的伊壁鸠鲁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有的学者也称杨朱为中国的伊壁鸠鲁。伊壁鸠鲁所生活的时代与杨朱生活的时代比较相似,城邦危机重重,人们所面对的是“巨大的恐怖和危险”。作为“希腊最伟大的启蒙运动者”,伊壁鸠鲁认为趋乐避苦是一切动物降生后的一种本能,也是人所追求的目的。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伊壁鸠鲁认为不应为此过度忧烦,而要坦然面对:“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还没有来临,当死亡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存在了。”伊壁鸠鲁提出了正视和把握现实的快乐论,并身体力行。在自己的花园门口,贴上了自己所追求理想生活的梦想:“客人,你在这里将会生活得很好,这里将给予你快乐和至高无上的善。”
杨朱以他特有的视角,在思想上开辟了一条与同时代西方个人主义相似的路径。但二者的结局大不相同。
伊壁鸠鲁花园的花朵,经过时间的洗礼,已成为西方思想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多年来,一直绽放着。而杨朱的花园,已经从中国思想的风景线中消逝,所有的花朵,已经成为别人家花园的肥料,让人难以觅其踪迹。
面对西方的洋枪洋炮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对西方思想较为精通的康有为,从中国和西方的思想中寻找根源:杨朱与老子之学一起,说成是中国之大祸。康有为不止一次地声称,重生不重死,西人亦近杨朱。但他并没有意识到,正是所谓的导致中华帝国土崩瓦解的个人主义思想,成为推动西方社会迈向富强并称霸全球的重要思想动力。
可以说,中国思想与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思想走在两条平行线上,当西方思想携着枪炮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话语时,中西思想对话并没有任何基础,所谓的中体西用或者西体中用,只是在无路可走时玩的文字游戏,成为中国文化史上永远的疼。
康有为的反应,就像一个被流氓吓坏的自怨自艾的书生,只能从自家寻找根源。年过去了,中国并没有因杨学而亡。面对这样的结局,如同面对亡羊的歧路,杨朱早已泪流满面。
杨朱是中国最早的知识分子,是中国主流社会的一个配角,是一个边缘人,是这个社会的掠食者,是主流社会所嘲笑的一个对象。或许世界上本无杨朱,骂的人多了,也就出现了一个杨朱……
杨朱谁也不是。就像春天的和风、夏日的闪电、秋天的浮云、冬天的白霜。它来过,它去了,来来去去,对喧嚣的世界,没有一丝留恋、不带走一粒尘埃、没留下一绺痕迹……
杨朱就在那里,不拘于世,不系于俗,从心而动,从性而游,满脸的鄙夷与无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