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约翰·萨利斯(JohnSallis)曾就理解自然提出一种想象力现象学。通过悬置自然的虚实性,我们只剩下关于自然的基本感知,这种基本感知被萨利斯称为元素,自然也就是作为元素的自然。而好的艺术并不是人的创造物,而是元素的自然自身的表达。
那么我们要如何去欣赏自然风景呢?风景又是在什么框架中被显现的?在那些风景里,又隐藏着怎样的含义?
通过将风景构想为“元素性的自然”,萨利斯著成《风景的意义》一书,从哲学史和艺术史上有关“风景”的画作和著作入手,在深入探讨莫奈、塞尚、大卫·弗里德里希、保罗·克利等画家画作,以及康德、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等哲学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风景”和自然的独到理解。
风景的意义
[美]约翰·萨利斯著杨光译
.11出版/商务印书馆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风景和风景的再现◆
“风景”(landscape)一词原本是用来意指图画的,尤其是关于内陆的自然风景绘画,有别于海景画、肖像画和其他绘画形式。到18世纪早期,这个词的现代形式就已经确定下来了,风景已经被用来指涉自然的内陆场景,而不再与图画和绘画有具体的关联了。
如果要用语词对风景再现,我们自身就已经与之拉开了距离。即使在某种意义上,语词源自感知,当它们回溯景色本身时,却依旧不能及也。
如果用绘画对风景再现,把被表现的风景位移到一个再现的空间中。自然的场景从自然中位移,并被重新置于绘画空间中。绘画代表并替换了它所再现的风景。
风景画能使风景平常基本被忽视的面向可见;它让风景出现在新的视野中,从而使其通常基本不可见或不显眼的特征得以显明,例如风景的内在特征、隐含的或不确定的指涉。
因此只有通过深入作品本身才能觉察出绘画给风景带来的新视野,以及绘画如何让风景隐秘的特征显现出来。
◆风景的三种含义◆
风景的含义就是风景的自身显现,而且是一直不断显现的样子。无论是什么场景,也无论事物的外观是什么样子,它们总是在广袤的元素中显现自身。
萨利斯提出风景画的三种含义,即大地的、自然的和场所的。
风景首先拥有一种大地性的含义。大地主要显现为风景,风景在展示了大地表面的同时也以不同的方式让其他自然元素融入风景,如光、云、雨、雾……
风景的第二层含义是有关物或自然的意义。它是由事物组合在一起的,后者在土地的平面上展开,构成一个场景。风景中不仅有纯粹天然的物,也有人工制造的物。人造物替代自然物,让自然景观变为城市景观,但自然物的缺席,使得风景保留了其自然的意义。
风景的第三层含义是关于场景或场所的含义。风景有别于在其中汇集的众多自然物,它就是场景本身,而事物在它上面显现。场所的性质与场所有关:它是风景的位置,是以特定方式敞开的空间区域,风景在其中显露出特定的面貌,光和气共同决定了风景的面貌及其空间的敞开。
每一层都向其他含义延展,而且只有通过这种延展才能保持其完整的意义。
◆风景画与哲学思考的结盟◆
绘画带来的视觉经验让风景显现在不同的视野之中,《风景的意义》中富含多幅有关“风景”的名家画作,借助现象学和解释学的方法,萨利斯从哲学角度对中外历史上的风景画和山水画进行审视,将风景的本质概括为元素性和大地性,为美学和艺术史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独到的视角。
风景的密度
保罗·塞尚,《铁路道口》,约年
就风景而言,塞尚的目标就是让其空间性不仅包括光与气氛,也要涉及有体量的物体和自身封闭的大地的密度。
风景的悲剧
大卫·弗里德里希,《两个骷髅的洞穴》,约年
绘画呈现的不仅是死亡,也不仅仅是死亡的遗迹,而是死之谜、死亡的神秘。风景的共振
保罗·克利,《专注》,年
克利作品的力量源于他对自然现象的表面性的清醒认识,以及他所坚持的穿越表面的必要性。此外,作者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