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雄奇的泰山,自然景观沉浑峻秀,森林覆盖率达95.8%、植被覆盖率达到97%,是一座巨大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种质资源库。近年来,泰山景区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泰山生态、保护绿水青山”,有力地维护了生态发展、遗产保护、规划建设、安全生产、旅游经营等各项秩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泰山景区(央广网发陈阳摄)
保护生态资源依法治山管山
泰山山脉被誉为山东的“绿芯”“绿肺”,为保护泰山生态环境,年,泰安市获批地方立法权后的第一部实体性法规——《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泰山生态资源保护逐步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实现了治山管山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近期,泰山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天烛峰执法大队在巡查中发现有一外地牌照车辆停放在不寻常位置,通过车内留取的电话号码与车主联系时发现,该车主存在违规进入景区嫌疑。执法人员立即调取了管理区与周边单位沿途监控录像,最终锁定有4人乘该车辆在清晨时分到达管理区附近,从隐蔽地段翻越防火隔离设施违规进入景区。执法大队立即协调管理区相关科所站队设点查堵。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执法人员成功将当事人带回大队立案查处,并从安全管理和行政执法方面组织违规进山人员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观看案例教育视频,对当事人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
这是泰山景区坚守遗产资源安全底线,维护景区正常旅游秩序的寻常一幕。“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泰山景区加强生态环境监督“零容忍”管理,守护泰山的一草一木,确保泰山森林资源、生态资源安全。同时,泰山景区不断加大泰山水资源保护力度,年对环山路周边44户山泉水售水点全部关停,封填自备井11处,依法查处私采滥售泰山水行政处罚案件19起,并在环山路沿线、进山口和取水点周边设置公益宣传牌16块,营造了“水源保护、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
作为泰山上的瑰宝,泰山石是不可再生资源,保护好、传承好泰山遗产资源是泰山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和头等大事。为严格保护泰山石资源,早在年施行的《泰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中就明确了禁止“开山、采石、挖土、取沙、开矿”等,对破坏山体地貌的行为实施“零容忍”管控;年又按照关于坚决取缔泰山石交易市场、保护泰山自然生态环境的批示精神,泰山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强力的措施,集中人力、集中时间、昼夜奋战,完成清运景区内大型奇石(1吨以上)块,清理奇石门头业户家,清理涉及经营奇石内容的广告牌匾处,并积极引导经营业户转型发展,从源头上遏制了私采滥售泰山石违法行为的发生。近年来,严格遵循“禁采、禁运、禁售、禁存”的工作思路,泰山景区加大泰山石保护工作宣传力度和巡查频次,织密线上线下防控网络,抓好开采、运输、交易、存放四个环节,防止了屡治理、屡反弹的恶性循环。
一树一策守护“绿色化石”
泰山现存古树名木1.8万余株,“汉柏”“望人松”“姊妹松”等23株古树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古树名木是泰山自然文化遗产的精髓,也是泰山生态文明历史的见证,为传承和弘扬泰山历史文化和生态文明理念,更好地宣传泰山古树名木,呼吁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