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东湖是平湖境内最大的湖泊

白癜风患者吃什么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7738501.html

嘉兴地名

东湖,古名“当湖”“柘湖”“鹦鹉湖”“东武湖”等。位于平湖市当湖街道中北部,是平湖境内最大的湖泊,占地总面积约亩,其中水域面积亩,占全市水域总面积的1.08%,是平湖市最大的水流引泄中心。

凡西南上游涌来之水皆从此处经上海塘流向黄浦江入海。东湖湖面开阔,水波浩淼,境内上游来水,或流经嘉兴塘、海盐塘、乍浦塘、新桥港、南城河、北城河;下游来潮的内涌之水,经上海塘、广陈塘、黄姑塘汇流于此。

九条河道犹如九龙聚首,古誉“九龙港”,俯瞰东湖,犹如一幅九龙戏珠图。

东湖的形成由来已久,有多年。清嘉庆《重修一统志·嘉兴府》记载:“当湖,在平湖县东门外……一名鹦鹉湖,俗呼东湖,即后汉时海盐县陷处。”

说来话久,东汉永建二年(年),由于地壳变动,当时海盐县治在今当湖之东侧发生塌陷,遂成湖泊,称之“当湖”。

清光绪年间《平湖县志》卷二引自明代潘之恒《当湖记》中的传说云:当年,有一番僧曾指着海盐县东面这片陆地说:“是当为湖”,后来果然陷成湖泊,故名之。其实,当湖作为湖名,最早见于多年前南朝梁代刘昭《后汉书》的注释中。

《后汉书》说,海盐县城在东汉顺帝时(—年)陷为湖泊。刘昭注曰:“县之故治,顺帝时陷而为湖,今谓当湖。”每当大旱造成湖水干浅之时,还能够看见旧城遗迹。

古东湖图

古时,东湖水域面积很大。明天启年间《平湖县志》卷二载说:“当湖在县治东三百步,周四十余里。”

志中引自南宋时期居于当湖畔的鲁应龙所写的《闲窗括异志》说:宋代时,当湖“南北十二里,东西六里。东南则通故邑(指乍浦),西南则近海盐,其东则广陈,其北则华亭(今新埭地区)接境。舟楫便利,地迥村远”。

还载有传说:初陷前,附近有一个产妇生了个怪物,形似蛟蜃状,将它放进水中清洗时,发生地陷一方。而这个奇形怪物便沿着东北方向曲折绵延而去,由泖港直往大洋。

清道光年间当湖廪贡生时枢在其《鹦鹉湖棹歌》中,也记叙了海盐县城塌陷成湖后迁移别处的情景:

今日成湖旧日田,

番僧相地见何先。

自从蛟蜃濯于水,

顿使盐官邑运迁。

当湖这个湖名也历经变动,明天启年间《平湖县志》卷二引自《吴地记》云:东晋隆安五年(年)改名“东武洲”;后以“鹦鹉(湖)”之名又易“东武(湖)”,此后还一再以佳名雅称。

年出版的《平湖市水利志》第一章记载:“昔湖面极广,东汉、三国、西晋均为屯兵与水师操练之所。”

明天启年间,当湖已经称之“东湖”。湖中有三大洲,大者名“大瀛洲”,俗称“大湖墩”,嘉靖三十七年(年)由县令陈一谦发起疏浚城河时,用船只将挖出来的泥砾运到东湖西侧湖中投放,堆积成一个广围30丈的小洲。

后来在这个人工小洲上栽植榆、柳、桃、杏余枝,形成了平湖最早的一个景园,并建有“戏珠亭”,出自东湖汇九川之水,大湖墩宛如九龙戏珠之说。

万历年间(—年),将戏珠亭扩建成弄珠楼,楼前匾额的“弄珠楼”三字乃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楼下双柱有一副长联不知出自何人,却是耐人寻味,

上联是:

“人生行乐须及时,相与上巳祓除,重午竞渡,中秋赏月,九日登楼,长啸复放歌,胜地自多名俊彦”;

下联是:

“难得一片干净土,但听东田社鼓,西浦鱼罾,南院书声,北原牧唱,抚今共怀古,他乡无此好湖山”。

这对长联将当年东湖举办除灾去邪的祭祀活动及各种传统节日的盛况、周围各处景点的风光和俊才名士人才辈出的自豪,淋漓尽致地精彩概括。

如今,东湖九峰一览楼前面牌坊上镌刻的一副对联“胜地自多名俊彦,他乡无此好湖山”,就是浓缩和传承了弄珠楼的那对古联。光绪年间当湖诸生徐元琛在他的《当湖杂咏》中,赞美东湖胜景弄珠楼的独特胜景:

九龙港水汇中流,

胜地依然据上游。

闻说东湖风景好,

客来先上弄珠楼。

湖之南的“鹦鹉洲”,一名“小瀛洲”,别名“沙盆圩”,俗称“宝塔圩”。洲上始建于嘉靖四十二年(年)的报本塔,由官任刑部云南司主事的陆杲发起建造。塔建不久,又筹建报本寺,合称“报本塔院”,寺前垒筑的“五老峰”,形似文房笔架,故名“文笔峰”。

至清顺治十六年(年),因塔基不固,塔身倒塌。康熙二十五年(年),由曾任礼部侍郎的陆葇再次重建,力主将七层改为五层,高度不变,而塔身放宽,二年后竣工。

清嘉庆年间大易乡诸生冯应泰在他的《东湖棹歌》中十分风趣地放歌一首:

鹦鹉洲无鹦鹉鸣,

阿侬摇橹最关情。

立春雪后啼春鸟,

认作洲前鹦鹉声。

湖之北的“小湖墩”,雍正十年(年),县令方以恭在此处建造平屋3间,误把它题为“鹦鹉洲”。

乾隆二十八年(年),知县刘国烜建阁三层,祀文昌君,但没有完全竣工。到了乾隆四十一年(年),知县刘雁题将它重建,题名“镜漪堂”,俗称“文昌阁”,但碑记中仍然以鹦鹉洲称之。

乾隆五十一年(年),知县王恒重修。镜漪堂毁于太平军战火,于光绪年间重建,后又坍塌。当湖乡贤时枢在其《鹦鹉湖竹枝词》中,将方知县把小湖墩误题为鹦鹉洲作了记述:

阁号文昌足逗留,

镜漪堂前水悠悠。

首沿其谬方知县,

世俗争传鹦鹉洲。

明宣德五年(年)平湖建县后,东湖逐渐形成著名的“东湖十景”,即鹉湖春色、案山晓翠、三寺雨钟、六桥晴市、东田社鼓、西浦鱼罾、南村书堆、北原牧唱、霍氏行祠、鲁公古墓。明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及许多文人雅士慕名纷至沓来,触景放歌,在此写下了不少东湖风光的美妙诗篇,使东湖名声鹊起。

明隆庆年间石庄诸生沈懋嘉在其《当湖十景竹枝词》中云:

阿郎曾说汉阳城,

鹦鹉名传旧绿汀。

问郎可似东湖上,

小小春沙好踏青。

蒙蒙晓翠湿鞋弓,

天晴来上案山峰。

从头一望珠楼好,

港口条条戏九龙。

改革开放初的东湖

年,平湖市人民政府决定开发东湖风景区,在东湖古十景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规划,新建了鹉湖春色、九龙戏珠、含珠凝晖、南村书堆、塔影垂虹、案山晓翠、北原牧唱、西浦鱼罾“东湖八景”,古朴中兼备了现代风韵,使之别具一格。

同时,在大湖墩原东湖公园南端新建造型别致的李叔同纪念馆。年初,报本塔全面完成纠偏与基础加固,以余年沧桑的风貌屹立于东湖之畔。

古塔东侧重建的报本寺,香火鼎盛,香客不绝,为东湖增添了一份报本祥瑞的气氛。年,东湖景区被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

东湖畔李叔同纪念馆夜景

年1月,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