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本孝胸寓丘壑,笔下的风景幽淡简远而又伟

在中国绘画史上,戴本孝是新安画派的核心人物,其作品颇能代表新安画派枯淡幽寂的艺术风格,善用枯笔写元人山水。

戴本孝山水画

《草阁听泉图》描绘山川苍莽逶迤,树木丛生,云环雾绕,似入仙境。两山之间一桥飞架,泉水潺潺从桥下流过,顺势而下。桥上草阁高筑,两隐士对坐,静听泉声。近处一老者执杖行走于林间小径,也似是被潺潺泉声吸引,正缘声寻源。

山谷回廊图

款署:甲辰秋八月画并题,鹰阿山老樵本孝。甲辰即年,时年戴本孝44岁。在笔墨上,作者擅用干笔,山石多用枯笔淡墨皴擦出体面,点苔较少。树木以湿笔点染,阴阳间隔,层次分明。布境高旷清逸,格调松秀枯淡,墨色苍浑,气象清远。与之前的《山谷回廊图》风格已有很大区别,开始显示出自家特色。戴本孝以黄山为题材的作品很多,以擅写黄山实景而闻名于画史。上述《草阁听泉图》虽未具体说明所绘何处之景,但从山石树木形态分析也应是根据黄山风景所画。

戴本孝山水画

《白龙潭图》是戴本孝黄山诸作之一,图绘崇山峻岭,雄奇磊落,直插云霄,汩汩清泉从山间飞流直下,冲进潭底,浪花激荡,奔冲向前。丘壑幽邃,万木峥嵘,重峦叠嶂之间烟雾升腾,岚气缥缈。苍劲有力的线条勾勒山石轮廓,干笔淡墨皴染,凸显长方体山石之坚凝厚重。所绘树木,技法多样,勾皴点染并施,与淡墨染就的山石相映成趣。整幅作品浑润幽淡,苍茫空灵,富有生机,于干笔渴墨中染造笔墨浑融,以干求湿,以燥求润。右上方隶书题“白龙潭”三字,左上方款题:“黑潭云物,白昼风霆。駴观警听,更现不测。神山自具,威音足以震慑尘俗。固如此胸中磊块,笔底氛埃,几欲淘汰殆尽,始知游名山,读异书,见伟人,其风概相同也。鹰阿。”黄山是戴本孝精神家园的栖息地,是其思念故国的精神寄托。黄山以其峻秀之姿、雄奇之美给戴本孝以心灵上的洗礼,以致其“胸中磊块,笔底氛埃,几欲淘汰殆尽”。“始知游名山,读异书,见伟人,其风概相同也”,黄山风景的奇伟瑰丽使戴本孝悟出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寓万千丘壑于胸”的真理,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并走向成熟。

白龙潭图

戴本孝至老游兴不减,曾二登黄山,三上太华,攀泰岳,走匡庐,乃至“一生经万死,五岳只孤行”。丰富的行游经历使其认识到“师真山”“以天地为真本”的重要性,他在《赠龚半亩》诗文中曰:“古人真迹不易见,尘眼尤难辨真赝。真山原是古人师,古人尝对真山面……”认识到真正值得师法的古人真迹很少,且真伪难辨,古人真迹也是在“尝对真山面”的感悟中创作出来的。他希望画家抛开传统程式的禁锢,不要盲尊“六法”,自题山水画云:“老从林壑见前身,每对名山辄写真。读书万卷行万里,古人六法少知津。”正是胸寓丘壑,戴本孝笔下的风景幽淡简远而又伟峻深沉,描绘出自然界真山真水的神韵。

山径泊舟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