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美景醉游人泸溪县强力推进乡村旅游

“世界汉语桥,连通泸溪”——全球中文留学生走进马王溪村七彩花果园采摘葡萄。

芭蕉坪村迎新年长龙宴。

马王溪七彩花果园里游客满园。

“世界汉语桥,连通泸溪”—全球中文留学生在全域旅游活动周暨乡村旅游启动仪式上朗诵。

天桥山翁水坪风光

浦市镇李家田油菜梯田。

武溪上堡狮子山葡萄沟。

潭溪大陂流风光。

(本版图片由泸溪县委宣传部提供)

■向晓玲许泉陈建华

“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而这里五颜六色的鲜花,却是泸溪县浦市镇马王溪村七彩花果园的红白玫瑰等,在严寒的冬日竞相绽放,笑脸迎接四面八方的游客。

果园金橘压枝头

游客采赏乐起来

来自省内外的游客们提着篮子在上堡万亩椪柑基地里,欢天喜地地一边采摘一边品赏着甜蜜的致富果,红红的果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却甜而不腻,增添了游客们采摘的兴趣……

在浦市七彩花果园的民宿里,采摘完浦市红橘和游玩累了的游客手捧热茶,驱走冬日里出游的寒意,观赏这马王溪冬日里漂亮的风景。

近年来,泸溪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突出山区特色,培育支柱产业,建设和谐秀美乡村”的发展方略,全面落实“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县民宗文旅局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爱我泸溪,爱我家园”为目标,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旅游。

该县围绕乡村旅游脱贫工程,结合县“一核两带三圈”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马王溪村便是乡村旅游的“领头雁”,带动了都岐村、新寨坪村等乡村旅游的崛起,让百姓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

顶层设计绘新图

乡村旅游火起来

该县坚持因地制宜出特色、因势利导促发展,推动精准脱贫,创新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以党建引领,做活“旅游+农业+文化+康养”的乡村旅游文章,突出重点,找准卖点,做出亮点,以点牵线,以线连面,以面扩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

鼓励引导了一批社会资本、村集体、个人成立了乡村旅游经营公司,部分开发项目已实现经营创收且发展势头良好,实现了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脱贫。

依托“旅游+”,实现带动脱贫。通过景区带村,浦市古镇景区与周边马王溪村、黄家桥村、岩门溪村、银井冲村等村寨形成良好联动发展态势。

马王溪村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扶贫”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村民入股方式,组建旅游公司,政府项目支持,公司流转土地,合理布局,整体开发,结合陶艺特色,打造了七彩花果园,成为名副其实的“湘西第一村”。

能人带户,新寨坪村积极扶持能人——湘西木雕传承人符自元,发展原始生态体验游。同时,该村在省长丰集团的扶持下,发挥优势,成立生态米种植、稻花鱼养殖合作社,带动该村稳步脱贫。

倾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投资万元构建乡村旅游扶贫村的旅游交通网、基础设施网等。目前,有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5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个,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点5个,省特色旅游名村1个。开发5条乡村游线路,15个村被列入国家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以点带面强推动

乡村精品游串起来

该县围绕“一核两带三圈”全域旅游发展整体规划,依托核心景区,制定实施方案,做好项目策划,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建立“随机抽查、预安销号、综合督查、年终考核”制度,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确保项目建设落到实处。

以浦市、武溪、达岚、潭溪为核心带动辐射全县11个乡镇,串起了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

先天地理条件优越的“湘西第一村”马王溪的乡村旅游,以七彩花海与四季果园采摘为核心,民宿休闲与陶瓷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迎来了省内外、周边的数万游客,成为了全县乡村旅游的“泸溪样本”。

面对人山人海的游客,村民们欢呼雀跃,看到了诱人前景,组建了旅游公司。“村里人人都入了股,最少的元,最多也只能20万,就是为了让人人都能参与,共创共享,共同富裕。经过几年的开发经营,村里的旅游产业产值已经突破万元。”村支书石泽林高兴地说。

慈孝是岩门古堡寨传统文化内涵,打慈孝牌是也是乡村旅游规划定位。岩门古堡寨兴建于明末,距今有六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依山势而建、以红砂岩石为墙基,呈椭圆形状拔地而起,以马头形封火山墙大院为核心的古堡,是军事和田园生活合二为一的建筑典范,在这里慈孝文化历代延传。

古堡寨在县里的统筹规划下,拉通3公里旅游公路,将8栋古建筑进行了维修保护,溪道水利溪坝工程和停车场基础工程全面完工,游客中心于国庆黄金周正式迎客,50名本村村民成为了古堡寨首批讲解员。

新寨坪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森林里的寨子,这里古树名木众多,年以上参天大树余棵,夏天走进这里犹如置身天然空调里,原生态的森林、瀑布、溪流、木屋,让你体现大自然的原生态本色,年被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目前完成了生态停车场、旅游厕所、标识标牌及部分游步道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已完工,8栋特色民宿正在建设。

漫山桃李遍地黄花,小桥流水幸福农家。都歧村以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兴起。宽阔的平地依山而生,房屋错落有致傍山而建,一条小溪穿寨而过,小溪两旁的田里荞麦花开正艳,正如陶渊明《桃花源记》笔下所写,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一幅乡村田园美图呈现世人面前。

草莓、沙糖柑、烤全羊产业风生水起,游客随之而来,游玩之余,静下心来享受这世外桃源的静谧,徜徉在这悠扬远古的时光里……

以活动为“媒”

村寨田园文化热起来

该县乡村旅游以“情感元素”、“兴趣爆点”,打造“慢下来”的新型旅游方式,以“文化探秘游、生态互动游、乡村体验游”为重点,整合境内外媒介资源,着力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使“旅游旺城、旅游兴县、旅游富民”锦上添花。

马王溪村、岩门古堡寨等乡村旅游示范点建设,通过开展多形式扶贫带动模式,优化旅游发展项目,创立特色品牌,创新发展,带动贫困村民增收脱贫致富走上小康大道。

以芭蕉坪“三月三”挑葱节、良家潭“六月六”等民俗节日,使苗乡传统民族文化氛围更浓,推动“民俗节庆+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打造潭溪椪柑旅游文化节、油菜花节等品牌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游客融入到乡村农业、农产品文化中。

泸溪有个葡萄沟,远近闻名。葡萄沟坐落在武溪镇黑塘村狮子山。每年葡萄成熟时节,这里都会举行葡萄采摘节,游客们体验葡萄采摘、做农家饭、入住民宿。葡萄沟好不热闹,好不甜蜜。

收获的季节,“世界汉语桥,连通泸溪”——全球中文留学生泸溪研学旅行活动走进了“湘西第一村”马王溪村。

在浦市镇马王溪村举行的泸溪县年第二届全域旅游活动周暨乡村旅游节,来自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加纳等国的20位在湘留学生组成的“研学旅行团”体验了该村葡萄采摘和陶瓷制作……

在素有“小南京”之称的浦市古镇体验了踏虎凿花、苗族挑花、傩面具、木工圆筒等五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制作,近距离地感知泸溪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

在岩门古堡,留学生们体验了岩门古堡传统文化,亲自上阵舞一把龙灯。

研学旅游对接“一带一路”,助力文化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让更多的外国友人近距离地了解和感知泸溪深厚的文化底蕴。

人民网、《香港商报》等超过50家境内外媒体和万粉丝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新媒体聚焦这里,让乡村游火了起来。

年末岁尾,喜事连连。该县乡村旅游脱贫工程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引领前来观光旅游客人络绎不绝。全县全域生态旅游扶贫风生水起,在全省全州小有名气的马王溪、狮子山葡萄沟、新寨坪、都歧村等乡村生态旅游高潮迭起,有1万多人通过生态旅游扶贫实施摘帽脱贫。年、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州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质量较好县。

放眼今日泸溪,一幅美丽的乡村旅游图在沅水江畔展开。徒步登山、森林探幽、健身骑游、瓜果采摘等系列游玩项目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青睐。一个全域旅游扶贫、乡村生态和谐、美丽幸福的新泸溪等你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