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宜章县东源村,曾经因为贫困,它像一颗隐匿在深山里蒙尘的珍珠,近三年以来,这座美丽的山村路通了,经济发展更加红火,让更多人了解到它的秀美。
郴州莽山位于湘粤边境,山高石怪、林幽峰奇,水色天光造就了这里壮丽秀美的绝景佳境。宜章县东源村,就坐落在莽山脚下。这座山清水秀的质朴乡村曾经因为偏远、封闭,像一颗蒙尘的珍珠,遗落在南岭山脉的褶皱里——虽美丽却寂寥。
年3月,湖南中烟扶贫工作队来到东源村,扶贫队员们用一腔热血,打通乡村经济、生态、产业微循环,点燃农民信心,助力乡村经济版图部署。
近两年来,东源村新修道路23条,总长38公里,打通了东源村到大莽山旅游区东门的“希望之路”,发展旅游民宿的机遇随之而来。见山望水图发展,乡村振兴从蓝图变成实景。一副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正在东源儿女的泼墨下渐次铺陈。
美丽乡村让村民看得见更摸得着
在东源村东之仙民宿,原本的土坯房变成了东源民宿。3年前,这里还是贫困村,有着落后的生活配套和单一的“粮猪型”产业。
年3月,工作队进驻东源村开展帮扶。当时他们所面对的,是一个凋敝的乡村画面,闭塞的山路、遍地的垃圾、散落在山坳的土坯房……世代贫困给东源村烙下深深印迹。
年,东源村贫困户户人,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有2万元。扶贫队队长曹兴洪表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村庄其实已经“暂停”了很多年。曹兴洪是郴州人,父母都在乡镇工作数十年,他深知农民对故乡和土地有归属感,他的努力是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从纸上落地,让村民看得见更摸得着。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先后为村里引入油茶、烟叶和生态紫米种植等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协调中联天地与东之仙等企业落户东源,实现了特色产业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解决了销路的后顾之忧。以两茶(茶叶、油茶)、一叶(烟叶)、旅游、电商为内容的“”产业规划,全面有序地统筹推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展望东源村未来的脱贫致富路,曹兴洪和村民们一样憧憬,“将来是属于孩子们的,我们修建了全新的东源小学,铺上了专业跑道,引入互联网教育,助学了村里多个孩子,就是希望通过‘志智双扶’,让东源村的明天更美好。”
美丽乡村如何建设
走在东源村新修的硬化道上,余盏太阳能路灯依序排开,与周边葱茂的山色相映成趣。过去东源村的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一下大雨就暴发山洪,村民家中的水变得又黄又脏。工作队给村民修建了容量为15吨的蓄水池、净化池;太阳能路灯装上了,照亮村里每个角落;23套危房改造、69套房屋修缮全部到位……
“修路、架桥、兴产业……”通过资源力量的对接帮扶,如今的东源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结果,村民的幸福指数攀升,“美丽乡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幸福之花”在美丽乡村里精彩绽放。记者在东源村文化广场见到,一群村民正热情洋溢地跳起广场舞,脸上不时露出微笑。东源村村民范仰优感叹:“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幸福感的另一面是安全感,东源村是宜章县“网格化+户积分”管理探索的发源地。为实现村级管理敏捷高效,驻村工作队、支村两委经过大量调研,按“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地域、人口、管理资源等因素,把全村划分为3个大网格10个子网格,实行三级网格化管理。
“这一改,效果立竿见影。大到安全、环境、治安,小到邻里纠纷,甚至连一块垃圾,网格员都会管。要是村里做个什么事,半小时内就能全部集结。”曹兴洪说。
绿色产业“流金淌银”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致富蓝图渐趋显现。现在的村庄院落处处树木葱茏,四季如春,成为了避暑胜地。谈起东源村近年来的变化,村支书陈斌说,“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提高了,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青山含远黛,莽山茶香来。在海拔米以上的仙峰茶园里,茶农们斜挎着竹茶篓,娴熟地采摘翠绿的茶叶。村民范桂香曾在外打工,现在已经成为了茶厂的茶农之一。
曾经,由于村落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等因素,附近基本没工厂,村民的就业问题一直没办法解决,能在家门口就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成了村民们最大的心愿。
如今,村民们在打理自家茶园的同时,还能到茶企打工,收入可观,茶叶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每年采茶期,附近的村民都会来茶场短期务工,一些脱贫户已成为固定采茶工。茶场生产场长邝载明介绍:“茶场每年可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发放工资40余万元。”冬日暖阳下,往日里杂草丛生、破败不堪的土坯房,如今已是花草和绿树环抱的精品民宿。游客陈娜说,住在原生态的民宿里,心情很愉悦,让她真正感受到了农村的生活。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或购房的增多,农村闲置的土坯房越来越常见,东源村利用闲置土坯房大力发展民宿旅游,通过“共享民宿”“共享菜地”“共享庄园”等形式,带动贫困户以“智慧农业”思路持续增收。
宜章东之仙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顺发介绍,“共享菜地”是东源村“智慧农村”的主打品牌,村民将土地以1元每亩的价格租赁给民宿旅游项目业主后,农场主通过网络认购“共享菜地”,并用手机App远程智能化种植,瓜果蔬菜由村民看护采摘,再经冷链物流送货上门,成为现实版的“开心农场”。
人才回流乡村振兴“后浪”正在蓬勃
回归本质,乡村振兴的基础是资源,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人才。扶贫队和村支两委充分发挥人才效益,越来越多的人回到农村大显身手。村民范清洪曾在外打工,回乡探亲时,扶贫队推荐他到民宿担任经理,现在范清洪将民宿管理得井井有条,村民范仰宽第一个在村里养起了鹅,在扶贫队的帮助下,“东源鹅”的名气越来越大,目前还办起了餐饮与民宿。
目前,东源村发挥优质农产品的产业扶贫支撑力,通过品牌联盟机制,畅通产销渠道,培养云端人才,扩大“直播+电商”消费扶贫成效,稳定农村人才基本盘。同时,以智力帮扶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高位问计,赋能三农,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解决农业深化发展的远程规划问题。
在乡村振兴的“后浪”中,如何让乡村更美丽?解决好土地、产业、技术的发展问题,不断试点,有效组织,赢取主动,才能探索出具有湖湘特色的乡村良性循环发展新路,沉稳而坚定地蹈入下一个浪潮。
潇湘晨报记者陈诗娴实习生邓宁龙郴州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