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修通后,卖了13亩杉木树,收入8万元左右。”李合斗乐呵呵地说道,回想当年到集镇背回杉木种子时,走了4个小时才得以让苗木在地里生根发芽,如今树已成材,不但不用愁卖不出去,而且老板自己开着大车来拉木材,十几年间的道路变化让李合斗十分感慨。
大黑山镇片片碧绿的杉木林
“现在合作社和普洱的老板形成合作关系,干茶叶每公斤可以卖元,今年已经卖了5吨。”李合斗和村民们合伙开了一家绿春县卧马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有机茶叶加工,因茶叶品质好、有机生态,价钱不错,也成为了李合斗和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年到外地寻找茶叶合作伙伴时,老板第一个问题就是“路通了没有,交通方不方便?”让李合斗印象十分深刻,“没有这条路,哪有今天!”李合斗美滋滋地看看家门口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满心满眼都是欢喜。
李合斗是绿春县大黑山镇嘎处村委会卧马村民小组村民,是该村“明白人、带头人”,年出生的他,见证了村子公路的变迁,沐浴着水泥硬化路“致富路”的恩惠做大做强产业,发展了山地黄连鸡养殖业和美国山核桃、雪芽号种植业,带领当地农户脱贫摘帽、增收致富。
大黑山镇嘎处村新修的进村公路
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近年来,绿春县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和通户便道,犹如一条条毛细血管,遍布全县村村寨寨,成为脱贫攻坚路上最为亮眼的风景。截至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08公里,其中农村公路.2公里,全县83个贫困村公路通畅率%、自然村公路通达率%。年以来,全县累计投资9.8亿元,建设农村公路公里。
要致富先修路,田间道路是农业生产的“主动脉”,更是实现产业脱贫致富的“大通道”。绿春县着眼“以路兴产,以产脱贫”目标,着眼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力求把产业路打造成群众出行的“幸福路”、脱贫致富的“快车道”,让广大村民群众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政策红利。
齐心协力同修致富路
长期以来,戈奎地区受地形地势等自然因素影响,群众进行农业生产十分不便,只能依靠人挑马驮等原始运输方式,发展集中连片产业十分困难。为破解这一难题,戈奎乡借助脱贫攻坚政策春风,大力开展田间生产道路建设,将生产路建设与产业布局同向推进,引入河口秋歌农业发展公司发展柠檬产业,动员群众积极在白那河谷热区发展香蕉产业,产业路变成了民生路、致富路。目前,全乡发展柠檬产业1万余亩、香蕉产业余亩,惠及5个村、20个村民小组、户名贫困人口。
纵横交错的公路,成为绿春脱贫攻坚路上最为亮眼的风景
“要把路修到群众的田间地头,修到脱贫产业发展的第一线、最前沿,切实修出一条条脱贫路、致富路、产业路。”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局长李文说。据介绍,年以来,绿春县打造了戈奎乡、大黑山镇等条.6公里农村生产发展示范路,有效发挥了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农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州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的增大,绿春县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提高,对外通道建设步伐加快,尤其是元绿二级公路建成通车后,极大地增加了对外运输能力。初步构建起外连内畅的县、乡、村、组公路网络,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出行难”、产品“运输难”等问题。
“以全新的视角,全面分析绿春县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针对交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以战略思维谋划未来发展。”绿春县交通局局长罗里沙介绍到,目前,绿春交通正在规划实施“十四五”金点子项目行动计划,计划实施绿春至墨江高速路、绿春至金平高速公路(绿春段)、绿春县哈尼梯田旅游环线公路建设项目等公路建设项目及普洱至蒙自铁路(绿春段)建设,相信绿春县交通运输将又好又快发展,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纵横交错的公路,成为绿春脱贫攻坚路上最为亮眼的风景
通讯员:陆静
图片由绿春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编:马映竹实习编辑:赵婧汁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红河日报(hhrb_hh)!
爆料、广告—
投稿邮箱:hhr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