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下人与自然探析

专业白癜风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环境,也是自古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题材之一。自然因其独具的生态美及与人类密不可分之关系,常成为人类远离世俗烦扰的心灵寄居地,在文学上,许多作家都曾将自己所经历过的“自然生活”写在作品中。日本作家岛崎藤村的《千曲川风情》与美国作家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就是这样的作品。同为作者记录自身“自然生活”经历的散文集,两部作品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作者的经历、时代、文化背景不同,因此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将就两者异同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其形成原因,以探求作家在处理“自然生活”题材时的某些规律。

一.《千曲川风情》与《瓦尔登湖》的相似之处

《千曲川风情》是岛崎藤村在信州小诸任教时所撰写的记录当地山村景物和风土人情的散文随笔集;《瓦尔登湖》则是梭罗远离都市,在瓦尔登湖畔自给自足生活两年间所记录的点点滴滴。两部散文集均以作者贴近大自然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在作者笔下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

1.自然生活的简单性

无论是藤村,还是梭罗,他们的自然生活都是及其简单的。每天的生活轨迹基本固定,劳动相对重复,娱乐休闲方式大都是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亲密接触,生存的物欲也降到了较低的水平,除此之外,便是写作。藤村在《千曲川风情》的序———给吉村的信中,曾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使自己更鲜洁、更简素些吧。’这是我摆脱都市的空气,前往那座山乡时的心情……我作为一名乡村教师,一方面在小诸义塾教授镇上的商人、旧土族,还有农民的子弟读书;另一方面,我又向学校的工友和学生的家长们学习。”①这是藤村七年自然生活的真实写照,就像书中所记叙的,一切内容都取自最真实也最简朴的乡村生活,劳动与大自然成了绝对主角,呈现的是简单的生活本貌。梭罗的自然生活更是简单到了极致。在“经济篇”中,他写道自己独居在林中,距离任何邻居都有至少一英尺的距离。他在湖边亲手盖了一间房子,每周消费低至27美分,仅维持着最基本的生活。生存资料也是自食其力,除了劳动外,便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写作、欣赏大自然。梭罗将这些生活轨迹如实写进了《瓦尔登湖》里。由此可知,在远离城市生活的烦扰,选择贴近大自然过简单的生活上,藤村和梭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2.“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在《千曲川风情》与《瓦尔登湖》中,藤村和梭罗都传递出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并非是对立的,而是人寓于自然中,与自然融为一个有机体,在这种状态下,心灵便可以从大自然的山水草木、花鸟虫鱼、山乡田园中得到宁静。“我到小诸以后,早晨起来,像个如饥似渴的游子一般眺望山峦……老实说,打从那时候起,我已经感到我再不是从前的自己了。我觉得我的内心有一种新的东西在跃动。”②当藤村回忆起自己的自然生活时,认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使自己焕然一新。这段经历洗涤了藤村的心灵,也促使其写作风格的转变,从这一时期开始,藤村的作品越发转向对人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