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的夏天,虽然比不上南方的骄阳似火,不过进入七月下旬以后,似乎也难逃有些酷热的味道。身处其中,不得不想要找一处所在,能够略略清除一下暑热带来的不愉快。
朋友介绍小丘去蒙山大佛景区,据说这是太原当地人的避暑胜地。除了拥有优美的风景之外,更有一尊千年前的露天摩崖石刻大佛,甚至比大家耳熟能详的乐山大佛还要早了年,具有深厚的人文韵味。而且,这里也是晋阳佛教圣地,东魏时期,就有大岩寺。
不仅如此,早在北汉时期,这里便是皇帝刘知远避暑行宫的所在地,因此,在太原地区,这里自然成为当地人避暑纳凉的最佳选择。
从太原市内到蒙山大佛景区,还有些距离,不过好在公交非常方便,大约1个半小时的公交,就到达景区大门,顺着大门往里观看,只见山上一片片绿树成荫,一阵阵凉风从山上吹来,感觉清爽了不少。
朝着写有“蒙山欢迎您”的牌匾进去,首先看一下景区平面示意图,简单了解一下景区的大概内容,以及粗略地规划一下一行人在景区内的大概线路。
首先还是去游客中心,从视觉感受而言,游客中心的设计非常契合景区的理念,所有建筑都是古色古香的风格,楼内雕梁画栋,尽力维持着古建筑的风貌,使人一眼望去,觉得与整个风景区相互融合。
经过检票口以后,因为离开核心区域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需要乘坐景区提供的小巴车统一进入。当然,你也可以步行进入。只是这一段并没有什么风景,加上天热难耐,所以小丘一行还是放弃了步行的期望。
几分钟以后,到了景区公交的终点站,才算是真正进入了景区,从这里开始,就只能步行,离开大佛大概还有1公里的路程,在去观摩大佛的路上,就可以欣赏路边优美的风景,不仅有蓝天,还有绿树、红花、清泉。
走在修葺一新的木栈道上面,感觉自己的双脚和大自然是如此地接近,抬起头,望一眼满眼的绿色,呼吸一口凉爽清新的空气,早些天被太阳炙烤的火热造就被跑到了九霄云外。
一路过去,路边有很多亲水的游玩所在,很多小朋友都提前带了水枪,不时地停下脚步,开始玩水枪。这份惬意,不禁让小丘一行感慨万千,恨不得也马上变小一些,肆无忌惮地沉浸在这无拘无束的自然之中。
景区内的御驾桥,据说当年皇帝来到这里礼佛的时候,曾经留下了他们的脚印,所以,每一个游客在桥上,都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上行,似乎要感受古代皇帝的气息,力争与他们同步而行。
走过御驾桥,便是古窑洞,古窑洞属于半天然半人工,依照地势而建,各种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砌而成,而在此上面,各种原木做成的栅栏,整整齐齐地排列。古朴之中透露着对于自然的敬畏之心,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进入窑洞之内,自然古朴的装束赫然眼前,有青砖、草席等。而墙壁之上,更是有彩绘描画,梯田、河流等大自然的因素一一罗列其上,仿佛让人回到了纯朴的农村时代。
离开窑洞,来到蒙山晓月景点。山因为水而灵动,蒙山晓月则是整座山的灵性所在,宽阔的湖面之上,微风从山间吹过,掠过湖面,带来了一股清凉,让人觉得很是凉爽舒服。湖水倒映着山的颜色,游客眼睛里便温润起来。
远处看去,水车在吱呀转动,更有瀑布跌落湖面,溅起阵阵水花,好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让人心旷神怡。
沿着潺潺的流水,贪婪地呼吸着山间清新的空气,没走一步,都是不一样的风景,无需着急赶路,就让自己的心情牵引着自己,慢慢地在景色的衬托下移动。不论是观音堂还是园子沟,不论是松树林还是青石台阶,每一处都让人欣喜。
边走边看,不知不觉走到了大佛底下,仰起头来观看,之间大佛背靠大山面向南方,盘腿而坐,双手手心向上叠放在腿上,双目微微睁开。让人顿生肃穆之感,又觉得这世间的纷纷扰扰变得安宁起来。
据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武则天,以及五代十国时期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等都曾经来到此地礼佛。可惜在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
在年才被重新发现,可惜佛头已经遗失。太原当地对蒙山大佛开始进行保护性修复,重新修补12米高的佛头。新修佛头经过一些做旧处理,所以和佛身还算是比较一致,看不出有任何不和谐的地方。但是岁月洗刷的痕迹却又清晰可见。
佛像前面,有一朵硕大的莲花盛开,前面写有“佛光普照”四个大字,红底黄字在山野之间显得十分醒目,让人生出一些敬畏来。
看完大佛,看时间尚早,可以在景区内继续游走,看看塔林、开化寺、铁佛殿、连理塔等,不用过于着急,保持内心平静去游玩。
酷暑,最终被景区里的清爽所化解,但是心静,才是最终的追求。面对蒙山大佛时,小丘一行的内心,不仅仅是震撼,更多的,还是佛光普照给自己带来的独有的宁静,感觉尘世间的很多纷纷扰扰,在见到大佛的一瞬间便烟消云散了,心里面便宽慰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