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赏析灵山小镇拈花湾

在江苏省无锡市马山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岛的山水之间,佛光普照的灵山胜境之畔,有一座无中生有、从零起步的特色小镇:自年11月开园,年总游客人数达到万,全年收入6亿元(其中非门票收入2亿元),入园总人数位居同行业类景区第一,酒店及客栈平均入住率占同类度假小镇榜首。这个小镇叫灵山小镇·拈花湾,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坐落在无锡马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山水之间,这里向来有“净空、净土、净水”之称,生态秀美,环境优越。而拈花湾靠山面湖,更与灵山大佛依山为邻,可以说是得尽天地人文灵气。灵山小镇·拈花湾通过建设集旅游、观光、住宿、度假、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度假综合体,打造了中国心灵度假目的地,开创了特色文化旅游的新市场,与国内其他江南古镇形成了显著的区别,首创了国内以禅意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区位图。项目位于江苏无锡的滨湖区,拥有“湖、农、山、水、古”等优质旅游资源;且地处于长三角核心城市圈内,距离无锡、苏州、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车程距离均在3小时以内,是典型的城郊游憩型旅游度假地产项目。▲整体规划图。灵山小镇·拈花湾规划面积亩,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功能定位为灵山佛教博览园的配套工程,主要为景区提供可以休闲养生配套,同时小镇还将作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性会址。因此,在功能方面项目规划了主题商业街区、生态湿地区、度假物业区、论坛会议中心区、高端禅修精品酒店区五大功能区。拈花湾的命名,一方面源于佛经中“佛祖拈花,伽叶微笑”的典故,同时也缘于它所在的地块形似五叶莲花的神奇山水。拈花湾通过三条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组织,规划了“五谷”、“一街”、“一堂”的主体功能布局,并配以禅意的命名体系,形成以“五瓣佛莲”为原型的总平面。“五谷”分别为云门谷、竹溪谷、银杏谷、禅心谷、鹿鸣谷,形似五瓣花瓣。云门谷是项目的游客中心、停车场、交通换乘枢纽,是项目唯一的入口。竹溪谷、银杏谷是项目中的禅居区。其中竹溪谷为独栋酒店式公寓。银杏谷位于项目中部,是当年周边自然村落的中心,保留了一些当地的历史遗存。禅心谷是世界佛教论坛的永久会址,主要布局有会议中心及专属病馆等建筑群。鹿鸣谷建设有高端禅文化艺术私人会所。“一街”即香月花街,位于花心,是拈花湾的核心商业街区,起到连接“五谷”的作用。总建筑面积15.5万㎡,可供出租面积1.8万㎡,入住率96%。业态包含餐饮、娱乐、休闲服务及酒吧。品类则有茶馆、花店、佛教展示厅等均提供类似于茶道、花道、抄经等体验项目。街道上有13家禅主题客栈,建筑风格不尽相同。“一堂”即胥山大禅堂,特邀日本隈研吾大师操刀创作设计,是一座可以容纳千人同时参禅的“色空奇观”大禅堂,也是拈花湾的大型景区标志物。▲设计特色:禅文化。禅文化是整个项目的文化精髓,项目整体规划也是以“禅”文化为主导思想,如在项目主入口设置了去门谷景点,寓意跨过云门谷,便从红尘进入了禅境。位于禅心谷中的会议中心也充满禅意,与之配套的主题酒店掩映在山湾深处,半圆型的围合设计是一种“抱缺”的禅意。鹿鸣谷中高端禅修精品酒店仿佛从林中坡上长出,与自然相融。▲景观与建筑:大体系与小细节缺一不可。在村野里,栏栅是再简单不过的,但是在拈花湾,却是非常复杂的一道工序。首先是用材,必须选用最上乘的毛竹,在全国各产地精心挑选,还有经过非常复杂的工序进行测试和加工,其次做这些活的工匠师傅也很有讲究。最终将禅意、质感、美感、韵律、功能多方面融合到一起,做成小镇如此静美的栏栅。▲业态。由零售、住宿、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五大业态构成。旅游产品:占比约20%。旅游产品主要集中于香月花街,经营有各具特色的旅游商店,业态种类有特色手工艺品、特色服饰、陶艺、茶艺等。商业街的打造理念是:每一家店铺,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商业即景点、景点即商业。餐饮:占比约25%。餐饮主要集中于滨湖美食街,拥有良好的景观优势,且有大面积的滨水外摆空间。餐饮种类有江南特色中餐、河鲜、日料、面食、烧烤等。餐厅内部装修风格具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清新雅致,且设有包间。客栈:占比约20%。拈花湾目前有13家禅意客栈:一花一世界、吃茶去、棒喝、一池荷叶、半窗疏影、门前一棵松、萤火小墅、芦花宿、百尺竿、云半间、一轮明月、无门关、无尘。这些客栈在禅意风格的设计思路下,使用原木和棉麻材质,处处隐喻东方美学的质朴。每间客栈独有一个禅意主题,每个主题都有一个禅意故事。度假公寓:占比约15%。在项目内部除了酒店、客栈之外,还大量开发建设有度假公寓类产品,有院落式、联排式两种建筑类型;房间有标间、大床房、家庭套房三种类型。现目前为商业性质度假公寓类产品,对外销售,非自住投资者将公寓统一交由禅意村舍运营管理。夜景《禅行》:作为第四届世界佛教论坛闭幕式献礼级巨制,由G20文艺晚会核心团队倾情打造,以拈花湾的山水禅境和景观建筑为载体,借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和舞台表演艺术,大手笔制作了美轮美奂、诗意空灵的演出意境,生动演绎了禅宗的法脉源流和精神内涵,展示了抄经、打坐等禅意生活方式。其他业态方面:酒吧占比约15%,主要为清酒吧、冷饮店、茶馆等;配套商业占比约5%,主要有超市、便利店、KTV等。▼以下内容为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吴国平在首届中国休闲度假大会演讲整理而成(乡土田园稍作修改)一、灵山为什么要做拈花湾?灵山做拈花湾主要基于三点。一,把准时代的脉搏。中国进入了休闲时代,休闲时代到来的速度和猛烈程度超出大家想象。时代造就了拈花湾。从观光旅游时代向度假旅游时代转换的历史潮流,让拈花湾应运而生。二,找对了消费人群。中国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阶段,涌现出大批中等消费收入的人群。为什么中国人要到日本买马桶盖和电饭煲?其实目前中国的休闲度假市场不缺消费者,只缺好产品。从每一季的黄金周,滚滚向国外去旅游的人群中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休闲旅游产品太少,好产品更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拈花湾找准的消费人群就是中等收入阶层。三,做与众不同的产品。中国一旦有好的产品出来,大家都跟风。如果大家都造古镇,都复制古镇,这样可能没有希望。基于这样的前提下,灵山找到了一条如何挖掘文化资源的方法。灵山自文化起家,从佛教文化中找到一个字——“禅”,把禅演变成简单、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面对当下中产阶级巨大的工作压力,以及需要释放的心灵,这个定位就是让大家到灵山慢下来、静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乐起来。不只是身体的乐,关心身心也一起乐起来。“拈花”两个字来自于佛教经典当中“拈花微笑”,意在让所有人从心灵里开始快乐起来。我们是做心灵度假的产品。从建筑到景观、到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禅意旅居目的地”这样一个中心主题来打造独一无二,而不是照搬其他地方的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一个地区的全域旅游也好、度假目的地旅游也好,一定要有爆款产品和引领产品。这个引领产品是要走在全国一流,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产品。二、拈花湾是怎么建起来的?“以文化为魂、以品质为根、以体验为王、以市场为基”,这四句话是建立拈花湾的突破点。第一,创意、创新、创造。怎样让原来一片荒芜之地、破败之地变成一个大美境界的旅游目的地。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还是靠真正能够洞察市场对旅游休闲产业非常熟悉的操盘手来做创意策划。没有好的创意策划,就没有好的规划,就没有好的产品。思路决定出路。这需要核心团队、需要核心人物的创意、创造、创新能力。第二,精致、精细、精美。拈花湾有青苔、竹篱笆、茅草顶以及很多细节,怎样做出来的?这个精细就是细节创造伟大,细节是成功之母,魔鬼就在细节里。每一个细节都是我自己和团队一起构造1、拈花湾的竹篱笆。拈花湾的竹篱笆是请日本人来做的。虽然在中国浙江、宜兴、江苏招了很多人,但这样精美的竹篱笆做不出来,最后我们花了30万请了两位70多岁的日本竹篱笆师傅。拈花湾总体格调是唐风宋韵,有人说我们是日式建筑,但是我们要回归到文化本源,就是唐宋时期文化大格局。2、拈花湾的青苔。如果要体现禅意,每一个小景观都做草坪,这样味道就没有了,所以当时我定下来一定做青苔。无锡虽然空气比较湿润,但要把青苔做活却没那么容易。我们共试验了三四个月,最终在拈花湾可以看到青苔,成为了拈花湾体现禅意非常重要的载体。3、死磕产品。做产品的人,不把自己逼疯做不好产品,不把自己逼疯,消费者就会把你逼疯,竞争者就会把你逼疯。首先要折腾自己,不然人家要折腾你。第三,品质、品味、品牌。拈花湾做了30个客栈,每一个客栈都不同,有不同的韵味、不同的格调、不同的体验。30个客栈的名字都是用禅的诗命名,这个客栈在中国当下,对于旅游目的地如何打造升级产品,是一个重大的探索。现在客栈中基本上是四星级到五星级标准,但是有一种生活的气息,而且有一种文化的品味。第四,情景、场景。到拈花湾去过的人都知道,晚上的拈花湾比白天的拈花湾漂亮,因为晚上有《禅行》的表演,就是让所有的人在小镇上自在的、慢慢的走,体悟、感悟禅的时光。为什么做《禅行》?一个度假目的地,如果晚上没有一点文化主题的演艺和体验活动让大家沉浸其中,这个目的地是要打折扣的。从灵山的情况来看,《禅行》是旅游目的地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也是体现文化主题的内涵重要表现方法。第五,体验、体会、体悟。如果一个地方让人家住下来以后没有事情可以干,这个是不行的,要有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拈花湾是围绕禅,围绕简单、快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抄经、经行、五道十馆,只要想学、想体悟都可以找到非常优雅的场所去体验。小朋友有小朋友的场所,大人有大人的场所。在拈花湾,很多黄金地段拿出来做了体验馆,体验是今后休闲度假旅游的一个核心竞争力,最终的目标是要把生活方式和休闲度假结合起来。禅的生活方式就是简单、快乐、健康,让他到这里来了以后真正体会到放松、自在、欢喜、赞叹。第六,用心、用力、用钱。用心。像拈花湾这样的一个无中生有,又要做成的旅游目的地的项目,如果不用心去做是做不好的。用力。“力”是体力、精力。小镇建起来大小会议开了不下次,到各地跑不下上百次,到工地上走的里程不计其数。没有很好的精力、体力不行。用钱。打造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精品工程和做房地产的根本区别在于敢不敢用钱,这个钱用下去还要有回报,还要有收益。不能学外在的东西,要把灵魂的东西学到。全国四五个地方把拈花湾图纸拿过去,造出来一模一样的,但没有把拈花湾的“魂”学到,其中一条就是舍不得花钱。整个拈花湾的建筑,里面主要建筑都是木构,要成为一个景点确实要有投入。第七,传承、传世、传奇。做旅游项目很累很苦,但想到年以后做的这些东西还在,等于是生命的延续,这个时候再累、再苦也值得。所以,“当代精品、未来遗产”是我们的追求。三、拈花湾的未来?1、打造超强IP度假旅游目的地。拈花湾的未来要打造超强IP度假旅游目的地,就是要把目的地景区+目的地商业+目的地住宿这些事情真正做好。现在拈花湾还没有真正做好,还有很多问题,养成的过程需要3-5年时间。我们希望在拈花湾的住宿、商业业态、演艺以及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探索出新的模式2、管理方法和模式输出。现在灵山在把拈花湾做成一个知识管理的载体,以后准备输出管理方法。拈花湾要做成什么样?拈花湾目前这个阶段好像是变成了一个网红小镇,每天到拈花湾来参观的人不下10批,一天最多接待了10几批,来的人都是县长、县委书记、市委书记。不是拈花湾做的多好,是中国小镇的热度已经有点过头了。做文化旅游我已经做了近25年,从年做到现在,有的人做旅游劲头越做越足,但是我们越做越怕。为什么?三个原因:第一,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游客、住店客人对我们要求越来越高,高到什么程度?细节决定成败。第二,市场越来越大。市场大到什么程度,如果要接任务的话可能天天在飞机上、天天在高铁上。第三,成功越来越难。今后要做成功一个项目我认为越来越难,因为现在各种大佬都在做旅游,各个方面都在研究旅游,本身做旅游的人压力会越来越大,所以要做成功项目难度越来越大。但是,搞文化旅游,只要不忘初心,一定能够为中国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乡土田园总结:灵山小镇·拈花湾是无法复制的,但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一个文旅项目要获得成功往往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些无法复制(如区位优势和当时的政策),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有很多优点是可以借鉴的。1、创新从灵山景区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他们每一个产品在当时都可以说是领先业界数年。景区投资大周期长,开发方拥有领先的眼光是非常重要的。灵山在创意策划和设计方面一直非常重视,舍得投入。任何时候,受众只会对第一个产生深刻记忆,二则次、三则竭。第三个之后的同类产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冲击景区要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深受感染并沉浸于营造的氛围中,冲击感很重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片或点。片就如婺源的油菜花,乌镇的水乡风情,点的话就是景区标志物的打造,一定要有极高的辨识度和视觉冲击性。比如宗教景区一定要给游客一种震撼和神圣感,在灵山梵宫开始计划时,应该建成什么样子,一直没有具体概念。为此灵山掌门人吴国平特意出国考察了大量西方知名大教堂。最终,灵山集团定下了建筑设计上的总体要求,“希望借鉴欧洲建筑对空间感的塑造,打造一个融宗教、艺术于一身的世界级圣殿,让每个进去的人都有一种崇敬感。”借鉴不等于抄袭,虽然梵宫在设计上大量借鉴欧洲教堂的设计理念,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欧式教堂和宫殿的影子,但它同时融入了佛教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表现形式,可谓中西合璧的典范。3、汇智灵山每一个项目都非常注重借助外脑的助力,并为此不惜重金。设计梵宫请了国内最顶尖的设计公司做了数十个方案,拈花湾从策划、设计到完工也经历5年之久,直到开工前依然在修改设计方案。4、求精拈花湾的一片瓦、一丛苔藓、一堵土墙、一块石头、一排竹篱笆、一个茅草屋顶都是经过数十种备选方案精心选择,严苛的户外测试,甚至请来国外匠人指导工艺。什么是情怀?什么是匠人精神?这些热词不是吹出来的,切实把自己的每一份心力倾注于景区,反复揣摩打造,这才是有情怀的匠人精神!更多精彩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