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杭州旅游
很多人都知道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也知道富阳的黄公望村。
但是,少有人知道,黄公望所描绘的富春江以及沿江美景,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在桐庐。
桐庐,这里是分水江和富春江的交汇处,四面环山,气候宜人,自古文人墨客对这里倍加称赞,范仲淹曾写了10首诗来赞叹这里的美。
黄公望描绘的富春江和山居图,可以说就是桐庐所处的富春江畔的奇山异水。
正因为如此,桐庐人就对比《富春山居图》画作,结合桐庐经典诗词画作的记载和再现,桐庐山水人居环境特色在于“隐于山水间”,让中国最十大名画之一的美景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实景呈现。
所谓“隐”正是以《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诗画所表达的人居融于山水的美好意境。而环境要素主要包括环抱县城山体、垂直而下的山陇、河流水系、成片的树林、阡陌田园、依山就势散布的自然村落,以及历朝历代沉淀下来的文化遗存和生活方式。
我们如果按照《富春山居图》看桐庐的建设,这里就呈现出以大奇山为背景,绵延而下的山陇、穿插其间的溪流、一直延伸到沿江滩涂再汇入广阔的富春江的景象,山前、滩上稀疏点缀着村落,隐逸在山水背景之中。
值得一说的是,桐庐人很聪明,就在富春江、分水江两条人文风景带上挖掘并展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点所依托的历史文化场景,再现历史文化内涵。
桐庐人依托富春江及两岸景观,开通桐庐旅游码头至窄溪的水上航线,结合历史上的河埠码头遗址,设置多处靠泊点,策划不同主题的文化展示,以水上游线串联沿岸优势旅游资源,积极对接杭州市域“三江两岸”水上游览线路,打造《富春山居图》水上实景游览线路,构建富春江水上风景廊道。
他们做的事情很多,比如优化提升分水江口至天溪湖沿岸景观,疏通分水江航道,开通桐庐旅游码头至天目溪靠泊点,恢复沿江的旧县埠、横村埠、焦山埠等码头遗址,并串联新龙百合、阳山畈桃花等特色种植观光资源点。在天溪湖水上线路设置为环湖航线的水上游览线路,整合沿线景区景点及集散中心,构建分水江水上风景廊道。
我们现实中的《富春山居图》就在当下得到了实景呈现,这不得不说是桐庐的骄傲,也是桐庐人奋斗的成就。
如果追溯历史,我们应该知道,桐庐县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有记载的最早县治是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所置,位于今漏港滩上,后又迁到了富春江镇俞赵村,再迁至旧县街道,后来又迁至两江交汇处的桐君街道,最后在改革开放后才南跨富春江迁至现在江南街道一带。
桐庐的县治历经5次变迁,每一处都是桐庐历史的承载。
总体来看,桐庐“山岭-田园-河埠-古迹”等4类文化载体是文化景观的核心组成要素。
这也就造就了今天的桐庐,不仅仅是杭州的一个县市区,也是浙江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冷丝说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