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隐秘在六朝古都大理城附近的冰瀑杨木华从没有想到,与大理古城咫尺之遥的地方,竟有冰瀑存在。低头,脚下是厚积在杂乱石头上一团一团的冰雪,抬头,眼里是断崖上一丛一丛倒挂的冰剑,而回头,竟是平滑如镜碧蓝的洱海。一种目不暇接的眩晕出现,我究竟该先拍摄哪里呢?玉带路上拍摄的海拔最高的苍山电视台还是拍触手可及的冰瀑吧!今天本刻意为它而来。南国少冰雪,我们对雪有一种烙在骨子里的渴慕,更何况是冰瀑。其实,几年朋友圈中就有这冰瀑的魅影,只是身处苍山西坡的我,最先想到探访的是西坡雄伟的冰瀑,于是先去了莲花峰西侧深谷,在那近十丈高的冰瀑下陶醉了一回之后,才寻踪觅迹向苍山东坡而来。我们乘中和寺索道上山,经玉带路前往。在清晨的玉带路上漫步,实在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向前是蜿蜒平坦的石板路,一侧是向上隆起的茂密森林与绝壁断崖,一侧是清脆鸟鸣声中间或露出的洱海一角,岩壁间偶尔悬挂的冰凌把们对冰瀑的憧憬点燃。走完玉带路到白雀寺,停下吃午饭后才安心前行。白雀寺后公路开始有积雪,我们的徒步开始慢了下来。很快到了岔道口,沿着为苍山保护而关停了的大理石矿厂旧路,我们进入山的背阴面。一脚踏进山谷,恍若进入了童话世界。馒头阵列。是的,我遇见了巨型馒头阵列。这里最初一定是纯粹的乱石滩,可大雪之后我遇见的却是一地大白馒头,有的混圆,有的方正,有的长条,有的多角,可无论什么形状,都给人优雅的感觉,边条棱角似乎由一只神秘的艺术大手刻意加工过,该圆的一定混圆,该方的一定方正,该有弧度的地方一定有流畅的弧面。而你若觉得,一地纯白会束缚你拍摄需要的对比衬托,这些石头早就想到且解决了你的困扰,在一些大石的底部白雪留了一线石头的本色,在某些巨石的内倾面雪干脆放弃覆盖,在数个大石相依处间或空出一洞,于是,我的构图自然有了更多的畅快。雪乡盛景。是的,我以为雪乡那样的情境,只有在极寒的北方才会有,哪里料到眼前竟然有一模一样厚积倒挂的雪。遗留在路边的看守房顶的边缘处,厚厚的积雪长伸出来,且有微微内钩的趋势。地面的积雪见得多,树顶的堆雪也见过不少,可屋顶如此厚的积雪,我还第一次见到,更何况那积雪竟然有模有样地成为东北雪乡的造型。难道天下的积雪都心意相通,抑或者大地上的积雪天生就有一种造型的能力。三年前在苍山顶,我见到如大海波涛一样汹涌的雪地,惊奇万分中颠覆了我对大雪之后平坦雪地的遐想。如今,在苍山下又见到这样的雪乡奇景,我对苍山的敬畏又多了几分。冰剑丛林。是的,我进入了一个冰剑的丛林,且一不小心,就会身陷险境。这并非童话,而是真实的危险。那些冰剑,就是传说中的冰瀑。我们来的时候,稍稍大型的冰瀑已经融化了,只剩下一米左右的冰凌,密密麻麻挂满那绝壁。远看仿佛一丛丛冰花倒开在绝壁上,有一种震撼心灵的魅力。可抵近在冰凌底下一仰头,一种冷森森的惊险感顿生。那些明晃晃的冰剑,若一不小心挣脱束缚直戳下来,人若恰好在下面,后果将不堪设想。一站定,才发现淅淅沥沥的水,不断从岩壁上落下来,有一滴恰好穿过我的红围巾,掉到脖子后面,倏地一激灵,阴森森的寒自心底升起,我大气不敢喘,仰拍了一张后立即退出了冰剑的势力范围,何必去挑战自然,敬畏就好!一转身,原来竟有更妙曼的景致在等待。脚下,洱海坦坦荡荡地呈现在视野中。来时只顾朝山崖一侧观望拍摄,忘记了脚下洱海的存在,直到不得不放弃时转身,才遇见更妙曼的风景。我用千仞绝壁和满地白雪作前景,用远处的静谧洱海作背景,拍下一些浪漫图片。归途中,我放弃了从中和寺索道回的预定方案(我买了往返票),就从白雀寺顺公路下山,中途举手搭了白雀寺主人的车。聊起苍山洱海保护,守护一方绿水青山佛心仁厚的杨主持以及无数大理人,为苍山洱海保护付出了很多,祝福他们!与莲花峰西坡冰瀑相比,这是一个温柔的冰瀑,可终究是冰瀑。我不知道这个冰瀑的名字,也许本来就没有名字。我查了一下地图,应该属于隐仙溪流域,就叫它隐仙溪冰瀑吧!隐仙溪冰瀑,是一个离六朝古都大理城很近的冰瀑。也许,下一场雪,这个秘藏在玉带路边的冰瀑就现身了。谨以此文,怀念几年前与梅溪冰瀑的相遇,如今苍山保护,就只能走到玉带路,进入保护区,要报苍管局审批。关于大理是六朝古都,请看专家解说:视频欣赏:1冰瀑00:雪馒头更多相关图片欣赏:几张竖构图白雀寺看三塔请把手机横过来欣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