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原创作者泽天说历史,专注原创文章创作。
改革开放40年,弹指一挥间。从事记者这个行业,时常挎着摄像机,穿梭于乡间田野,走村串户,见证了时代的进步和农村的变迁。那些昔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在田间摸爬滚打的农民百姓,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他们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勾画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这些日子,永丰县潭城乡西坑村城上自然村的权海华夫妻俩闷闷不乐。“你看看门上贴着的那张纸,好丢人哦。”顺着权海华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张印有“不清洁”三个字的小红纸贴在右边大门中央。原来,在上个月的卫生检查评比中,权海华家由于房前屋后的柴火没有拾掇干净,被村里的卫生检查组评为了不清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西坑村是潭城乡最边远的一个自然村,距潭城圩镇15公里。村庄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组组建有小广场,家家通了水泥路,户户用上自来水。在新农村建设中,该村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为抓手,大力整治村落环境,添置垃圾回收设施,农户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同时,每个自然村配备一名保洁员打扫公共卫生。保洁员评为优秀的奖励50元,评为不合格的罚款50元;农户评为最清洁的也奖励50元,不清洁的罚款50元。评比之后,各自然村还要把那个评比结果张榜公布到村里面最醒目的地方,让村民们互相监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采访中,村党支部书记谢海生介绍,为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该村制定了卫生月检评比制度,组织村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每月不定期对保洁员的清洁区和农户家的环境卫生开展评比,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和“最清洁、清洁、不清洁”,评出相应档次进行奖惩并张榜公示,充分调动了村民主动参与洁净美化家园的积极性。离开城上村时,我看到权海华夫妻俩正在清理房前屋后的柴火,清洗家里的桌椅。“下个月,我们一定要争取评上最清洁户。”权少华信心十足地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这个叫做斛桶,解放前用来称量谷物的一种量器,最常用的是二斗五升容量的斛桶,4斛桶就是十斗一担。“近日,在永丰县佐龙乡罗富村塘头组的农博馆内,村民小组长刘志海正指着两个深棕色的木桶向前来参观的客人作介绍。塘头村的农博馆位于村中央,占地多平方米。馆内的展品都是村民们无偿捐赠的,有多件。分为生产工具、生活工具等多个主题展区,集中展出了村民旧时生产生活和村庄发展变迁中的一件件实物、一张张资料图片。它们当中,既有蓑衣、火龙、油灯等农家生活用品;也有风车、犁耙、石磨等农家生产物品;还有记录社会发展和变迁的老旧自行车、电视机等。每一件展品都充满着浓厚的乡村特色和泥土气息,在过去和现代之间,搭起了一座记忆的“桥梁”。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看到这些展品,就会想起过去的一些事情,像这个脚踩的打谷机,以前我们割禾时就经常用,踩久了特别累,现在割禾都用收割机了;还有这个鱼篓,小时候我们经常带得去捉鱼。”在县城做生意的刘海军,一有时间就会回村里的农博馆看一看,油灯、鱼篓、火龙、老农具等一件件老物件,不时地唤起他对过去的回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传承乡土味道,留住乡村记忆。年,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塘头村针对一些老物件逐渐被淘汰,甚至慢慢消失的情况,投入50多万元建起了农博馆。同时,号召村民把家里的老物件捐出来,为农博馆出一把力。“村民们都特别支持,一些附近村庄的老表听说我们要建农博馆,也纷纷把东西送过来。”罗富村党支部书记刘子合说,建这个“农博馆”的目的就是为了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如今,塘头村不仅建起了农博馆,还建了连心广场,田园生活馆,村史馆,“二十四孝”文化墙、竹园等,村庄干净整洁秀美如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夏暑时节,走进永丰县三坊乡下坊村,只见蓝天白云,田野碧绿,房前屋后花团锦簇,一幅恬静幽美、山清水秀的画卷展现在眼前。“快看,快看,那些红色的鲤鱼就是我们前不久增殖放流的。”来到村前的下坊河边,村党支部书记胡启新对我大喊起来,朝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瞧见清澈碧绿的河水中,一群红色的小鲤鱼游得正欢。胡书记介绍,7月上旬,下坊村组织了一场“同护青山秀水,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增殖放流活动,村民们自发筹资1.5万元,购买了3万多尾鲤鱼、鲫鱼等本土鱼苗,分成多个点投放在村前的下坊河中。“有一百多名村民参与了活动,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河流生态环境,还村民们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说起那次增殖放流,胡书记还一脸的兴奋。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三坊乡下坊村村域面积有22平方公里,人口1多人。近年来,村民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该村的中赦自然村有30余户、余人,村民们自发筹资多万元,成立理事会和合作社,大力推进土坏房改造、村容整治、河道清淤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理事长王业龙告诉我,从今年开始,村里的农田全部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实行稻渔、稻蛙生态综合种养,发展有机农业。“下一步,我们还要让房子披上七彩衣裳,建民宿营地,发展农家乐,开办水上乐园,依托广吉高速的开通,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休闲村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种养基地游人如织;农家乐里人来人往;水上乐园笑声不断。王理事长的豪言壮语,让我似乎看到了下坊村美好的明天。
本文是泽天说历史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和个人。感谢大家的阅读。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