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尝山水,在武坑峰林

文图:罗山行者戴建达

又是一个秋天的周六,凉爽的秋风裹着丝丝细雨把我们大罗山户外的三十八位驴友送到了临海武坑村。早已慕名临海的山,临海的桔,尽管到达武坑时秋雨霏霏,却丝毫没有打消我们山友的雅兴,于是我便把这次武坑登山之行取了个雅号:漫步峰林,品尝山水。

武坑村地处东海之滨,属台州临海桃渚镇。境内风景秀丽,亿万年前火山熔岩形成的台地、峰丛、孤峰,宛如琼台楼阁,形象微妙维俏,素有小雁荡之称。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听到武坑胜景,也要前来游幸,殿前侍御怕麻烦,奏道:“千里油光岭,跌落小武坑。长途跋涉,到时连銮驾也难摆布。”这才作罢。今天我们来到这乾隆皇帝都向往的峰林,必将尽心欣赏一番。

村后一排山峰竦峙,山口一条石径逶迤,我们沐着秋雨向山中前行。路旁翠绿的桔树成片的绵延在山腰上。黄澄澄的桔子,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在秋雨的洗涤下,晶莹透亮,又像刚打扮出闺的姑娘含着羞带着笑。我们看着这金灿灿的桔子,虽个个垂涎三尺,但没人敢伸手,一方面素质的考验,另一方面旁边警示牌"偷摘桔一个,罚款五十元"的作用。

惹人的桔子,更有神奇的山峰。走出桔林,那嵬巍的象鼻山已跃然眼前。一巨岩宽展,岩下有洞,洞内幽深,供奉神灵,香火凫凫。巨岩外又垂下一独立的石柱,形似大象的鼻子,整个山体就似一头大象矗立村后,守护着这一方水土。远望这象鼻伸入桔林,正贪婪地偷吃这成熟的桔子,好像在说:“好甜好甜的桔啊!”起雾了,白雾环绕着象鼻山。象鼻山仿佛在云雾中缓缓蠕动,就像一头大象慢慢向我们走来。此时,突然想起一首不知谁写的诗:"象鼻峰前得少留,烟霞风景记来游。等闲拂石题名姓,惹得青云上笔头。"这时雨停了,吟着诗,继续向山顶走去。

这里的山不高,一会儿便达山顶。顶峰平坦,孤亭耸立,可纵览四周全貌。沿山脊线前行,一路都是流纹地貌。还可以看到远处掩映于翠林中的鹰岩寺。这寺庙建于明朝中期,座落于玉台山背面。相传鹰岩寺刚建成时,寺内有好几位武僧武学造诣颇深,又乐于施教。本村和附近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寺中习武。往往习武之后,这些年轻人便到山下的坑(溪)中洗澡,久而久之,这条溪就叫武溪,这个村就叫武坑了。

前行中,一石柱立于山脊一侧,四周凌空,陡峭直立,蔚为壮观。它的形成属于流纹岩台地边缘风化侵蚀、崩塌之残留石柱。择一角度观之,这石柱酷似一位头戴钢盔的将军,面容严肃,凝视远方。这石将军已在这山脊伫立了上万年,不禁令人肃然起敬!

一路走在山脊上,时而上坡,时而下坡。山的巍峨,岩的神奇,坡的流纹无不令人惊叹。特别是这历经上亿年火山溶岩形成的山坡流纹构造,更令人惊奇。这些流纹山坡,是喷发的粘稠状岩浆,富含气体,喷发地表时缓缓地流动,冷却后留下的痕迹。这些流纹细而密,相对稳定,条理清晰,更具神韵。另外还有那火山岩经地表水渗透侵蚀,风化崩塌形成的朝天洞,穿透山梁,仰可观天,俯可揽胜。穿洞登山,凉意习习,甚为舒畅。

前方的仙人担,吸引了众多的山友。一条平坦而宽的山脊联接两山头,两边悬崖绝壁,视野开阔,就像一条扁担挑着两山峰,故称"仙人担"。再看“仙人担”对面,有一巨崖仿佛一面前进着的大旗,山风过后似乎还能听到大旗在猎猎作响。看这巨崖,最好要侧着头横看,因为“大旗”舒展飘扬,其形其相,变化万千。只有侧着头看,才能领略到这种动感。桃渚百姓叫它“展旗峰”,一个“展”字,点出了它的形态,并足以胜过雁荡山的那座展旗峰。这大旗是一堵三角形的巨崖,而旗杆也是一堵百米高的悬崖,颇为壮观。

继续向前,进入了桃江十三渚景区。这里峰岩怪石、洞天林立,火山岩遗迹融为一体,唯有细细品尝其中的神韵。这火山地质遗迹使山脊表面密布规整的格壮纹理,形如龙身鳞片,又似棋盘格子,人称"棋盘路"。走在山脊的棋盘路上,或跨上山脊吊桥,可尽情享受山下桃江十三渚风貌。渚,就是水中的平地。山下桃江被田地相隔,形成十三渚田园湿地地貌。这十三渚像瓣瓣莲叶,又像翡翠落玉盘。若是春天江岸桃花带雨浓,一缕山云抹半峰。春风细雨,白鹭翻飞,是一幅泼墨山水画。我们来的是秋天,这里雁影横空,原本江白稻黄,可惜稻已收割,那黄地星罗棋布的壮观难以看到,于是上网下载了一张以飨读者。不过这灰田白水的妙曼,更是一卷素描的淡雅图。

走过山腰的火山艺术走廊,更令人拍案叫绝。远古火山喷发夹带着气体顺地势漫流而冷却成型,留下流纹岩和石泡流纹岩等地质构造,于是形成了一条典型的地质构造长廊。廊内流纹与石泡形态交叉组合,错落有形,有若行云流水处,有似珠泡升华处,犹如中国传统书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处绘成了人文的艺术魅力。

前方的明霞洞,成因类似,明霞洞又名穿石洞,因为洞穿其山,南北通透,洞外云霞明灭可睹,所以叫明霞洞。洞顶巨石高拱,形如石梁而胜过天台石梁。可惜今日洞门形闭,不能入内一探究竟!

到达四顾亭时近中午,我们便在此处歇息用餐。大家纷纷拿出自带佳肴,杂然陈列,觥筹交错,与山峰对饮,与秋风言欢,悠然自得!四顾亭,顾名思义,四顾之下,环视成景,环山秀水皆可入眼。且想起李白的诗句"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而我们却在此把酒临风,此乐何极!亭上"四面锦绣文章,两片桃渚金沙"的对联,无不把这里的桃渚文化积淀与自然景观进行巧妙的写照。

立亭中北望将军岩耸立于桔林之上,披甲佩剑,昂首挺胸,极目海疆。神示当年的戚继光将军,定气凝神,举重若轻,运筹峰顶。南面横向巨岩形似千年神龟高卧山顶,龟首前下方有一人形岩石,面目清晰,犹如僧人问道神龟"何以长寿延年?

峰回路转,顺着山路向下,前方的孔雀岩始终离不开视线。两块孤岩组合而成的岩体,非常形似一只昂首的孔雀,面朝江渚,若悠然采食,又如居高临江,观渚迎潮。下山的路穿梭于大片的橘树间,在橘林中游走,一个个金橘挂在枝头与我擦肩而过。

告别武坑,告别这里的峰林。离别时以宋朝文天祥航海经此题写的:“海上仙子国,邂逅寄孤蓬。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的诗句作为曾在此处品尝山水的念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