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美术法国由光国绘画课堂整理

起源:

大约从年到年代早期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是巴洛克风格。但有些国家不愿受巴洛克风格影响的支配——尤其是法国、荷兰和英国。法国人进行抵制主要是因为它的民族主义精神。因为巴罗克风格与西班牙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爱好有密切关系,法国在十七世纪大部分时期和十八世纪早期一直与他们作战,承认自己文化低劣模仿政治敌手的风格对法国来说似乎不合适。为了与浮华的巴洛克式风格一争高低,法国艺术家和建筑师磨炼出严谨的古典主义。

那时意大利是欧洲艺术中心,但在巴洛克后期,欧洲艺术中心移转到法国,它并没有明确的艺术风格,只能算是一种爱好和时尚

文艺复兴意味着平衡、适中、庄重、理性与逻辑:而巴洛克却意味着运动、追求新奇、热中于无穷、不安和对比、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的大胆融合。巴洛克艺术ー反文艺复兴艺术的平静和克制,而表现为戏剧性、豪华与夸张。

十七世纪欧洲强权扩张,掠夺海外殖民地累聚巨富,生活上提倡豪华享受,因此对建筑、音乐、美术也要求豪华生动、富于热情的情调。

十七世纪欧洲有新旧教的权力之争。旧教势力用暴力镇压信徒,再积极利用艺术思想形态一巴洛克,去迷惑.征服人心。

一般意义上的法国巴洛克艺术是指它盛极之时的路易十四时期。

代表人物:

薇工总号光国绘画课堂

尼古拉斯·普桑(年-年)

早期的明证是十七世纪法国大画家尼古拉斯·普桑的油画。普桑将取材于古典神话的恬静景色安排得井然有序,这与他同时代的巴洛克式画家鲁本斯将画面扭成怪模怪样形成鲜明的对比。普桑崇尚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提香,醉心于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的研究。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于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虽然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完美的构图,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他的画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冷静的思考。

普桑在年轻时代曾钻研过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通晓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诗文、数学、解剖学和透视学,博学对他日后的偏重于理性的古典主义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18岁时结识了来故乡教堂作画的外地画家昆廷·瓦连,更坚定了他学画的决心,不久来到巴黎出入于迪南·埃尔的画室,还结识了比他小8岁的画家尚帕涅,并同在卢森堡作画。

29岁时为巴黎圣母院画了《圣玛利亚的安眠》,作品风格明朗、典雅而获得好评。这期间有幸结识了意大利诗人马里诺,并为诗人的诗文作插图,在诗人的影响下,他决心到意大利罗马去,这时正好而立之年。

30岁以后的普桑艺术活动主要在罗马。

年春天,画家先到威尼斯,尔后来到罗马,他悉心研究古罗马艺术和拉斐尔的作品,波伦亚学院派的艺术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个时期的创作,既有巴洛克的倾向,又具有提香的色彩,还带有学院派影子。36岁的画家生了一场大病,多亏一位面包师家庭照顾而康复,病愈后娶了比他小18岁的面包师女儿为妻,过着平静的家庭和艺术创作生活

年至年是普桑创作的旺盛时期。普桑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将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他常常在创作的过程中控制着自己的情感,从而不使人物为感情所动,并尽量求得画面统一、和谐、庄重、典雅和完美。他创作了《萨提尔与山林水泽女神》、《花神的凯旋》、《阿卡迪亚的牧人》等一系列出色的作品。其中《阿卡迪亚的牧人》是一件沉静而富有哲理的作品,画中3位牧羊人在艰难地辨识一块墓碑上的铭文:“我曾住在阿卡迪亚……”(阿卡迪亚是希腊传说中的乐土)其中一位年轻牧人以询问的目光注视着一位象征造化的女人。画家借此表达了乐土也有死亡,人生的幸福极为脆弱而造化才是永恒的忧郁思想。

尼古拉斯·普桑作品欣赏:

尼古拉斯·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布上油画(-)85*cm法国巴黎卢浮宫

尼古拉斯·普桑《花神的凯旋》布上油画(-)*cm法国巴黎卢浮宫

尼古拉斯·普桑《极刑》布上油画(-)95.2*.6cm英国莱斯特郡贝尔沃城堡

薇工总号光国绘画课堂

让·巴蒂斯·西美翁·夏尔丹(-)

夏尔丹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制造台球桌的匠人,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直到年以前,都始终住在塞纳河左岸圣叙尔比斯教堂附近,当年国王路易十五世在卢浮宫中赐他一座画室和居住间,他才搬出原住址。

夏尔丹所在的18世纪,法国盛行罗可可画风,以历史题材为主,但他的画作所选的都是小题材,他喜爱描画室内静物,天真而没有感情的儿童画像。

夏尔丹的艺术能力主要来自自学,他受到17世纪尼德兰画家和现实主义的影响。他为富有的资产阶级画了许多肖像,他早期的资助来自贵族,包括路易十五。虽然一开始是以静物画出名,包括水果和动物,但年后他的画作中也出现了厨房用品。不久之后,因接受了一位肖像画家的挑战,他也开始创作肖像画。一开始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他开始练习半身像速写。他的作画主题有演出中的孩子,沉思中的厨房女佣,这些普通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场景,都是当时法国艺术界认为不值得描绘的主题。

年,他重新开始静物画的创作。到年代,他的视力开始下降,他开始用彩色粉笔作画,创作了他的自画像和他妻子的画像。现在他的作品被卢浮宫等许多大博物馆收藏。

他的静物画和粉笔肖像画受到广泛的赞赏,现在有很高的价值,他的作品描绘了普通的生活场景,但构图严谨,颜色使用的不多,一般都是土壤似温暖的色调,特别善于描绘散射的光线、物体的质感和轮廓。

夏尔丹作品欣赏:

让·巴蒂斯·西美翁·夏尔丹《家庭教师》()加拿大渥太华国家美术博物馆

让·巴蒂斯·西美翁·夏尔丹《制图员》布上油画()65*80cm

让·巴蒂斯·西美翁·夏尔丹《水壶静物》布上油画()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卡耐基艺术博物馆

克劳德·洛兰(-)

出身于法国东北部农村的克劳德·洛兰,曾做过食品工人,但天赋的艺术才华促使他选择了通往艺术天赋的路——前往罗马并长期旅居此地成为画家。

17世纪初,风景画在意大利已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类型存在。罗马的艺术氛围为克劳德·洛兰的绘画提供了极为优越的发展空间。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创作由初期的讲究传统迅即转入极富活力的北欧风格。由于他久居罗马没有因法国的学院画风浸染,使他的风景画能与普桑的作品一脉相承。他革新古典风景画,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思恕相结合,开创了以表现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为主的新风格。晚年则更有个性,物体造型刻意拉长,色彩带有银色光芒,流露出神秘且严肃的气氛。

去世后,墓忠铭的记述形容他是:“小色描绘日出日落的杰出风景画家。”

19世纪英国画家康斯太勃尔感叹道:“迄今洛兰仍被认为是目前最完美的风景画家,我想他当之无愧!”

克劳德·洛兰《路易斯十三对罗谢尔的围攻》布上油画()42*28cm法国巴黎卢浮宫

克劳德·洛兰《景观与摩西的发现》布上油画()*cm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

克劳德·洛兰《与牧羊人的风景》布上油画()

克劳德·洛兰《罗马坎波广场》布上油画().1*78.1cm英国伦敦杜尔维奇图片画廊

克劳德·洛兰《帕里斯的评判》布上油画()

克劳德·洛兰《阿德米托斯牛群的风景》布上油画()44*45cm

乔治·德·拉·图尔(-2)

拉图尔是一个非常神秘的画家,因为太过神秘,正确的生平和经历至今仍不明确。只知道他年3月19日生于吕内维尔附近,出生地隶属于洛林公国,父亲是面包师傅。2年1月30日卒于同地。年拉图尔娶了戴安娜为妻,妻子比他大两岁,是名门贵族的独生女,有丰厚的嫁妆陪嫁。

拉图尔跟妻子在岳父死后搬进岳父的豪宅里,生了10个小孩,但只有长子活到成年。拉图尔在世期间可谓名利双收,在他的年代非常成功,但死后却很快被人遗忘,开始默默无闻。直到二十世纪。现在他被认为是十七世纪最重要的法国画家之一,被人们尊称为“烛光画家”,他是极为特别的,极为个性的画家。他坚守着自己的绘画理念,在烛光的方寸之间描绘着自己的天地。造型简洁、背景井然、用色素雅而明亮、极富表现力……他的大部分画作都在刻画夜晚的场景,采用单独的蜡烛或火炬作光源产生阴影,营造出强烈的对比。从而形成了自己单纯简洁,一目了然的绘画风格。避免了许多作品中繁琐的背景描绘,融会,这其实也是一种非凡的本领,更是画家于简单中见真知的卓越洞察力的体现。他不仅用独特的手法刻画夜间,而且在他刻画白天的绘画上,又可以看出使用了非常精湛的用色技巧。但目前有一部分人认为他的一部分画作可能并非出自他的手笔。

乔治·德·拉·图尔作品欣赏:

乔治·德·拉·图尔《圣保罗》布上油画(—)

乔治·德·拉·图尔《圣西蒙》布上油画(—)

乔治·德·拉·图尔《圣灯塞巴斯蒂安》布上油画().8x*.6cm美国密苏里州底特律艺术学院

声明: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