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篇过稿文章,稿费66元
来自一位考报考华南师范大学的女同学
长期征稿!投稿要求后台回复:投稿
作者:爱吃芒果的向日葵
工作了五年,双非、三跨、大龄、在职考研就是我了。真正决定开始考研那天.1.1号,我下定了决心,买了一个盲盒玩偶,作为一年好运的开始,成绩如下。
初试我花在考研学习上用了小时。
比最初我定下的学个小时超出了很多,对于自己的坚持,多少也有点自我感动。哈哈哈。
我上班时间早十晚七,奈何自己太懒,早上也没有起来学习几次。因为自己房间太小,没有氛围感。特地在自习室办了年卡(事实上我浪费了)学习,开始了公司-自习室-出租房三点一线的生活。我的工作有时候加班,忙碌的工作,间歇性的学习。
基本1-8月也就工作日学一两个小时不错了。从公司骑单车到自习室7分钟左右,经常晚上都是吃个全家凑合一下,以至于真的吃吐了快。但是大多时候基本工作完一天,感觉被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经常去自习室看书不用半小时就犯困,尤其在自习室还睡得最香。睡醒了看看网课写写笔记,有时候十点左右又骑着单车往家赶,差不多14分钟。
(自习室窗外的风景超好,价格也美丽)
一年下来,社交旅行基本不多,就是单调的这么过着,也就这么过来了。后来9月双减我失业了,倒是才算真的安稳下来学习了。没了经济来源,在上海真挺难,所以滚回家足不出户的看书了。这期间,经历了大多数人的痛苦,间接性抑郁,厌学,懈怠,又再拾起来逼自己看书,直到坚持上考场那天。啰嗦了好多心理历程,真的是好久没为一件事那么努力过了。
(其实这一年玩的也不少,哈哈)
择校选专业
其实,我自己选了一个以为好考的但不喜欢的专业。后期8月-9月一直想换专业,专业课压根看的一脸懵,云里雾里的。只因为看到去年调剂了好多人,觉得华南师范大学学校也不错,招的人多,能考上希望大。所以选了现代教育技术。然而,10月学制突然变3年,学费涨价,我瞬间真的想弃考了。毕竟我快30了,如果学制变3年,我可能31周岁毕业。再考编、人才引进之类的又年龄卡住了。
所以,慎重提醒大家,选专业要慎重啊!!!
我能想到的考虑要素可以参考一下:
1.自己的大概职业规划方向
2.想要就业的城市,离家近or去大城市发展
3.是否有名校情节
4.根据自己平时学业成绩,估算一下是否可以冲刺,根据自己的实力确定
5.是否有心怡的专业方向(个人感觉喜欢更重要),查找相关学校排行。
学习时间
在职的时候,我基本上每天1-2.5小时。休息日最多也就5小时。真是感觉自己上班太累,脑子进不去。
9月中旬失业后,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每日8小时,每周休息一天。也就能做到70%吧。状态好的时候多学点,哪怕最多的时候,感觉状态超级好的时候也就10个小时,所以看到大神经验贴13小时+的,我也是真心佩服,怎么做到的?我状态不好的时候也可能连续摆烂好几天。
个人建议:大家量力而行,合理制定计划。偶尔做不到太正常了。不和别人比时长,别人卷别人的,自己做到对自己整体时间、学习规划心中有数就行。大概的月计划是有的,保证尽量达成。日计划,我经常做不多哈哈哈。
复习规划
政治:
8-9月:跟着徐涛的强化班听课,配套使用《核心考案》。听课真的是最快乐的学习时光了,把听课当听相声了。并开始同步刷肖老的题,完成了一刷。
10-11月:题二刷,错的稀里哗啦。尤其当刷肖八的时候,选择题就25左右了(满分50),真挺郁闷的。然后盲目刷题米6、徐涛模拟卷、腿姐模拟卷,依旧错的稀碎。
11月底:”终于找出问题所在,只刷题,没有体系是不够的。听了腿姐冲刺班,真的受益匪浅,讲解做题技巧,分专题讲解。瞬间,做肖四的时候,分数就可以到30分以上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刷题配合网课,疗效更加。
12月:我才开始准备大题背诵。之前想11月背的,但是发现压根记不住。所以12月开始,真的一点都不晚。随着考试临近,反而效率很高。我也是基本听着冲刺班选择题上去了,分析题也按套路背了。当然肖四,懂得都懂,YYDS一定要背的。考前,一定要记得模拟2次做题的感觉,只有自己计时写了,才知道自己到底会多少,写出来多少。
英语:
真的是英语虐我千百遍,我待英语如初恋。
大学期间四级勉强过的,工作五年英语也基本没用过。但是也不知道最初,我哪来的自信。上来就做题,做了一篇的完型,20个错13个,而且基本看不懂文章讲的啥,全靠蒙。气得我,当场把卷子撕了扔了。奈何后来,真的脾气被英语磨平了。
学习顺序:单词;长难句;阅读;小三门(完型、翻译、新题型);作文。
单词:用了2个月听刘晓艳的单词课,刘晓艳真的是我学习路上的精神支柱啊。听晓艳讲课就是单口相声+心灵鸡汤,通俗易懂,听得有趣。当然,听完还是该背背的。单词,只要会读认识意思就够,我没要求自己会拼写。再后来,随着学习加深,才发现单词的必要性,阅读不会、长难句不会,说白了就是单词不会。单词懂了,句子也能大差不差的知道意思了。我大概从8月才开始坚持用扇贝APP打卡背单词,尽量每天背一组。
长难句:我依旧是用的刘晓艳的课,对于零基础的同学她的课不要太友好。认真听课,认真做题。循序渐进,不要贪多。听一节,消化一节。
阅读:我用的刘晓艳的课和唐迟的阅读罗汉班,最初听完课,昨天感觉还是凭运气,感觉不错的时候,能错3-5个,有时候不是很理解的时候,居然能只错1个。一直稀里糊涂的。那段时间真的是心情起伏特别大。所以,这时候就体会到背单词的重要性了,单词都懂,阅读能立马上一个水平。再配合唐叔的技巧,真的后来阅读基本能保持错2个以内了。这次初试,4篇阅读我只错了2个,真的我最高水平了。
小三门(完型、翻译、新题型):我真的是没听啥课,当阅读水平提升上去了,自然而然小三门也会不知不觉的有进步。后来完型错4-6个,我特别满意了。
作文:看了很多推荐,刚开始我买的潘赟老师的书和课程,但是可能不太适合我。后来,像我这种没基础的还是得回来听刘晓艳的课(我真的不是晓艳的托,哈哈)。也是,听一节课,就背一节课。试着自己写,自己练。熟能生巧。
英语我也是考前模拟三次,平均就70分左右,这次考试77分,我很知足了。
教育综合:
分,我真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的大牛,这个是没法比。但是对于自己而言,我真的是感觉超常发挥了。考试的时候,改造主义那道论述题,着实感到困惑。论述题按理来说应该中教史、外教史、教原、教心各占一个。当我快写完的时候,感觉好像没有写外教史的题呢,后来才发现改造主义就是外教史。当时自己写成教心里的答案,还以为写瞎了,全当20分不要了。后来,考完翻书,发现自己居然蒙对了。真的是处处是惊喜。
徐影老师真的教育类的大牛了,听她课真的是能理解透彻,比较有深度。听课,再次强调不要贪多,听一课背一课。要不一口气听完了,纯背书的日子要多煎熬有多煎熬。
11月才开始听真题班,教答题技巧。根据每个学校考题类型不同,大家可以挑着听。华南师大的还是中规中矩的,难度也是正常。基本是会背就有分。但是,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定不能只背框架。细节一定也要看。否则,考试的时候,一道论述,只会框架只能写1/3,那就真的凉凉了。我是在背了三轮以后,开始看细节的。因为细节阐述很多,想背下来不可能的,所以能认真的看过留个印象就行了。这样不至于,考场上无话可写。教育的例子也很重要,这样答题更丰富,也能多凑几行字哈哈。所以,平时多注意积累热点案例。
最后用历年真题和凯程模拟卷来进行模拟测试,也就模拟了三次不到。第一次模拟,真是写一半写不下去了。所以平时不要光顾着背,也要试着写一写,找找感觉。
现代教育技术:
对于跨专业的我来说,这门课有点迷。
7月才开始看专业课。一直到10月,我都感觉自己云里雾里,似懂非懂。其实这门课,相比来说,背的真的不多。主要是基础知识、教学设计、热点构成,而考试热点占70%左右,所以得热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就稳了。这次,考试题型大变,只有5道论述,其中教学设计占50分。连个名词、简答都没有。我也不知道那3个小时,我怎么考过来的。
基础知识部分,基本看2-3遍,就可以自己来写一个框架出来。大概知道这个专业讲什么的。然后,教学设计可以看谢幼如老师的MOOC,基本看完自己也能练完一遍了。这次教学设计50分,可见其重要性。热点其实就40个左右,像智慧教室、智慧校园、智慧教育这一系列有很多共同之处,大家可以做表格,总结共同规律当模板使用。
在基础知识和热点打扎实了之后,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