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和李白应当说都是诗人中的幸运儿,他们不仅还在世时,他们的诗作便是广受欢迎,死后更是获得了更多的殊荣,这对于任何一位诗人来说,那都是极为难得,要知道文艺作品它不同于科学成就,可能有很多的诗人非常的优秀,所写的作品也很经典,但往往可能生活并不如意,而且还没有人欣赏,直到死后才有可能会被人们慢慢欣赏,并且去接受;但是白居易不同,他在16岁时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赋得古原草送别》后,便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赏,这一点他与李白非常像,两个人都生前死后,都获得了诸多的荣誉。
即使是到了现在白居易也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一直被人们所喜爱,这除了他的诗作写得好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那就是他的诗作里,不像其他的诗人,喜欢去使用一些生僻的字,以及使用一些典故,从而也使得他的诗作,更加的容易理解,也更加的能够打动人心,往往可能只有寥寥的数语,同样的读来令人感动不已。
白居易写过很多非常精巧的小诗,可能只有几句,但是同样的意境高远,把一些原本很平凡的事物,描绘的活灵活现,例如他的这首《遗爱寺》,那便是他众多作品中,同样一首难得的佳作,诗人在这首诗中,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图画。
《遗爱寺》唐代:白居易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这首诗最大的一个特点,那就是描写的很自然,诗人完全是在描写遗爱寺周围的风景,以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写得很是生动,也非常的优美,读来更朗朗上口,诗人仅仅是把一些看似很平凡的事物,将石、溪、花、鸟、泉等多种自然景物,看似不经意地组合在一起,但是同样的意境全出,读来更是让人赞叹不已。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这开篇的两句,描写的很是生动,也非常的抒情,来到这个地方,手里还把玩着石头,面对着潺潺的流水,一个人坐在这溪水边游玩,从寺庙旁边弯弯的小路经过,为得就是去看那开得绚丽多姿的花朵。在这两句中,诗人便是描绘的非常的唯美,犹如一幅唯美的山水画卷。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最后的这两句,描写的更为生动,也更加的令人感动,在这么一个地方,处处都是能够听到鸟的叫声,处处还能够听到泉水的声。这完全就是一种白描写的方式,诗人并没有使用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但是同样的很有意境。
白居易的这首《遗爱寺》,虽然在他众多的诗作中,并不是很突出的一首,但是诗人以一咱非常的巧妙的方式,把自己在遗爱寺的所见所闻,以一种非常的自然的方式,描绘的活灵活现,字时行间,尽是诗人对于这地方的喜爱,所以这样的诗作,最是能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一片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