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烟雨,明月清泉,古典诗词中的文字总是别有一番韵味,以及给人耳目一新的风景画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诸如此类的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欣赏风景,邂逅美丽,也可以发现诗人的内心世界。
唐文宗开成四年,也就是公元年,诗人杜牧授左补阙、史馆修撰,将赴京供职。他从二月开始,先后溯长江、汉水,经南阳、武关、商山至长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商山麻涧》,便是杜牧路经商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麻涧”,因商山之中,山涧环绕,宜于种麻而得名。
虽然杜牧的《商山麻涧》,相对于他的《山行》、《清明》等诗来说,要不知名的多。但是在《商山麻涧》中,杜牧却也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展示了商山麻涧一带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商山麻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馀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秀眉老父对樽酒,蒨袖女儿簪野花。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首联“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馀家”,即举目遥望,远处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弥漫,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隐隐约约有着十余户人家。结合整首诗来看,杜牧开篇两句所写之景,就是他刚进入商山麻涧时的所见之景。而发现的这个有着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实际上就是他舟车劳顿后的歇息之地。
颔联“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shí)春日斜”,即杜牧一行的到来,打破了原本山间的幽静,獐鹿惊恐地逃到了远处的草丛里,野鸡扑棱着翅膀从身前掠过,太阳西斜的时候,农家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回窠了。显然从首联到颔联,杜牧笔下的景色,随着距离村庄的远近和时间的向后推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谓移步换形,一句一景。
颈联“秀眉老父对樽酒,蒨袖女儿簪野花”,也就是杜牧进入村庄后的所见。它的意思是说,一位长眉白发的老翁,正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欢愉的饮酒,一位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妇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相对于农家白日里的繁忙,傍晚的到来正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
尾联“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即杜牧想到了自己为了追逐名利,千里奔袭,风尘仆仆,而眼前却是悠闲的农家生活,这让他十分欣羡。但欣羡之余,他不禁又有了怅惘之心,只好坐在溪涧边,用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其实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杜牧对商山一带优美自然景色,淳朴、恬静农家生活的喜爱,以及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一番向往之情。
纵观杜牧的这首诗,正如清人赵臣瑗在《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中所说:“此诗字字古朴,字字新颖,又字字美丽”。因为全诗描绘了秀丽的风景、农家淳朴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所抒发的惆怅之感,也令人动容。总的来说,杜牧的这首诗并不知名,却一句一景,美到了心坎里。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