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敲平仄两三首,静读诗书方寸心。宋韵唐风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
依依欢迎您的到来!
晨早闲步小园,清风徐来,柳絮因风起,燕引新雏,樱桃叶底欲烧枝,一路流莺声睍睆,布谷声声催耕耘。
远处的田野,风儿拂过,掀起阵阵麦浪;一树树桑叶,青翠欲滴。山坡上春茶飘香,一行行整齐的茶树像一条条绿丝带缠绕在山间。
采茶的人们挎着竹篮,穿梭在茶树间,忙着采摘春茶,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风光如此美好,享受一份惬意,享受一份安然,体会一种悠然浪漫的情怀……依依吟一首小诗与各位亲分享:
清晨闲步小园前,绿遍芳郊水满川。
忽忽流光风物改,樱桃点火柳飞绵。
——飘雪依依《闲步偶成》
学习格律诗的友友可以读下《赏读诗词的同时和我一起学习格律诗写作》,会对你的写作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帮助。依依小词赏读完了,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互动。或留下你精彩的诗篇。
本期依依和各位亲分享一首高骈的七言绝句。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如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高骈《山亭夏日》
高骈,字千里。幽州(今北京市)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省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其颇具诗才,他"幼好为诗,雅有奇藻,属情赋咏,横绝常流",被认为是晚唐勋臣中最有文才者。喜欢历史的亲可以读下《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1+2(套装全2册)京东月销量好评率98%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购买“绿树阴浓夏日长”
绿树蔽日,遍地浓荫,夏天白昼漫长。
“夏日长”点明时令,已是夏天了。“阴浓”二字,用的极好。不仅状树之繁茂又暗示此时正是夏日午时前后。日烈才能衬托出“树阴”之“浓”,可谓妙笔。
“楼台倒影入池塘”
楼台影子,倒映池塘,宛若镜中美景。
这一句诗写实自然美极了。诗人从视觉写景:①写实的描画了夏日午时,晴空骄阳,耀眼明亮,池水清澈见底,映在塘中的楼台倒影十分清晰,如现眼前。②“入”字化静为动,写出了此时楼台倒映池中的真实情景。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微风轻拂,水波荡漾,好像水晶帘幕轻轻摆动。满架蔷薇,艳丽夺目,院中早已弥漫阵阵清香。
“水精帘动”诗人巧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烈日照耀下的晶莹透澈的水面比作水晶帘,生动形象地描画出微风吹来,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如同水晶帘动的清新静谧景象,美妙而又逼真!
“水精帘动微风起”,是诗中最为含蓄精妙的一句,深得后人激赏。明明是微风先吹起,为什么诗人先说“水精帘动”呢?
夏日的微风是不易让人察觉的,此时诗人正入神的欣赏着水中的风景所以先看到水波荡漾才发现的有微风拂过,所以说“水精帘动微风起”。
换而言之,如果先写“微风起”,而后再写“水精帘动”,那就如同记流水账一样,味同嚼蜡了。
“满架”写出了蔷薇花之繁茂,淡淡一笔,很自然的引出了“一院香”。过度自然,不着痕迹。足见诗人炼字之功底!
“一院香”从嗅觉角度写景,似乎读者已经置身在这醉人的芬芳中,有身临其境之感。
小结: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写山亭初夏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
正如,谢枋得在《注解选唐诗》中所言:此诗形容山亭夏日之光景,极其妙丽,如图画然。想山亭人物,无一点尘埃也。“水精帘”乃微风吹池水,其波纹如水精帘也。
两首写景诗,一首写实自然,一首句句如画,句句韵味无穷!各位亲,小诗赏读完了,你有何感想呢?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动或留下您美丽的诗篇。#阅读自有力量#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二首词,一首巧妙双关,一首句句耐品,尾句更是神来之笔!
一首诗,看似浅显,实则深刻,诗人因其载入宋代诗史,名留千古!
两首紫藤花小诗,一首清新淡雅,一首钦慕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