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大自然像刚从一个漫长的睡梦中,苏醒过来。漫步在龙潭湖畔,和煦的春光照在大地上,融化的冰水,将湖泊渐渐唤醒。草木萌生,湖畔边的杨柳,那垂挂的细枝,稀稀疏疏缀了些柔嫩的新芽……
瞧,湖中的大鹅小鸭们,在冰层已然融化的小片区域,快乐地嬉戏。它们时而和同伴“聊天”,时而往复穿梭,进行游泳比赛;时而蜷缩起来,晒着暖阳……房前屋后,背阴的地方,还有些积雪,似乎对这个即将逝去的冬季,不遗余力地默默挽留与祭奠。
春、夏、秋、冬,四时更替,循环往复。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人类无穷尽的宝藏与玄象。
对大自然怀有浓郁亲情的俄罗斯自然文学大师普里什文先生讲到:“故乡的大自然,与见到母亲的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大自然是万物的源头。人逝去,就回到万物的源头,与万物聚合”。
◎行者无疆——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就创造性的意象表达,固化为一座自然文学的丰碑
谈到普里什文(-),热衷于自然文学的女士先生们,一定耳熟能详。这位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有着“世界生态文学先驱”、“大自然的诗人”等享誉。这位老人,在他81年的岁月中,几乎都在俄罗斯的大地上旅行,他告诉世人——我的亲爱的人们,只要回想起自己的小径,真有说不完的话,我的脚踏遍了森林、草原、山丘,到处都有我的家……
大地上,一位孜孜不倦的行者,具有“倾听鸟兽之语、与树木对话、闻草虫之音”的异能。回望普里什文的生平,解读其融入骨血中的大自然情结,不难理解,这位自称为“流浪汉作家”的老派男人,所具有的“道路情结”。
普里什文出生于商人家庭,早年曾因“自由思想”被开除出耶列茨中学。童年时代,在充满自然风情的乡村度过。他的故乡——奥廖尔省,俄罗斯很多著名作家都是出生在这个地区,如屠格涅夫、布宁等,那里自然环境优渥,处处可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大自然的美与神秘,驻扎在普里什文幼时的心间,可谓境围怡然,情怀自阔。
普里什文讲,他小时候,母亲把他送到城里,自己却回了乡下,“故乡的大自然与见到母亲的幸福,是联系在一起的”。普里什文笔下的自然,寄托了作家浓浓的亲情。这种亲情
历史的车轮,碾过岁月的长河。我们痛感,那种自然、淳朴、细腻、温情、良善和深情,在现代人身上,却悄然遁减……
一个世纪前的生态文学大师,在纷乱与嘈杂的世相中,构建了一个独立而静谧的「生态系统」,引导人类从科学的角度,美学的意义,对自然和生命,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审视;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再思考人类文明的走向。
无论如何,大自然并不会因人类而停下脚步,就像不知不觉间,我们又迎来了草长莺飞、春暖花开的时节……
毋庸置疑,大自然给予人类最纯粹的快乐,澄澈而蕴藉。
壬寅年·初春于湖畔闲舍
图片·撰文「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