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国外摄影师曾经说过:“自然之美是如此脆弱--以致于相机快门的轻启都会吓跑她。”是的,自然之美是如此神奇,有时,即使最老练的摄影师使用最尖端的摄影器材也无法抓住和记录下眼前风景所呈现出来的所有色彩、景深和活力。摄影初学者常常有这样一种经历:兴致勃勃拍出来的风光片怎么老是与拍摄时亲眼看到的景物有天壤之别呢?摄影大师说:“相机和与肉眼看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既然我们还不是大师,索性我们先来琢磨一下相机是如何“欣赏”山水的……
拍摄前的对风光的理解
为什么要拍摄自然风光图片?
所有人都有理由拍摄大自然。也许你想在全国摄影展或摄影俱乐部得奖,也许你想在日历、杂志或图书中发表你的图片,也许你想做一个精美的网站或制作华丽的画作挂在墙上,也许你只是喜爱用数码相机和电脑来制作图片,也许你喜欢置身于大自然中,拍照片为享受大自然找到了借口,你还可以为了兴趣或赚钱从事摄影。以上至少有一条是你从事自然摄影的理由,最有可能,你拥有不止一个以上理由。
风光摄影的最佳地点
风光摄影最奇妙的一点,就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你的拍摄,你并不需要周游世界。即使你身处大城市,附近还是有不少的自然风光区域。附近开满花儿的公园,城市的绿道等,这样,你就会有很多机会拍摄花儿以及被花儿吸引过来的昆虫。。任何一个长满野花的草地也都是可拍摄之地。
在野花遍地的草地上,一定要寻找开得最美的花朵。
成为一个更好的博物学家
对自然了解越多,你拍的照片就会越好。成为一个优秀的自然主义者并不需要去获得生物学学位。很多鸟类的花卉爱好者都是自学的。许多专业指南手册也会提供非常详细的信息。许多自然研究中心、当地的大学,以及公园都会对自然历史课程进行分类,这些都可以拓宽你的自然知识面。你对自然了解越多,就会越享受户外的时光,也会找到更多要拍摄的东西。最好的自然摄影师在学习数码摄影知识的同时,也试图像博物学家一样拥有更多的自然知识。
拍摄中要注意小技巧
简单搞定地平线
横平竖直是摄影最基本的要求,地平线倾斜的照片,画面是失衡的,看起来非常别扭。这看似非常简单,但几乎每个初学者都会犯这样的错误,并且稍不注意拍摄的风光照片就会是倾斜的,最可怕的是一次性拍摄了大量地平线倾斜的照片,那样会非常麻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后期校正。
这样拍,照片才清晰
将眼前与远处的山峰都拍清晰,拍摄风光画面,要尽可能的把远景的景物都拍清晰,这样可以充分呈现出自然界的美感。采用广角镜头,设定小光圈,以及距离景物足够远,都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的。
准确的曝光
具体拍摄时,初学者可能会担心拍摄的照片明暗不合理,照片过暗或是过亮。这种担心也会影响拍摄时的信心及具体操作。其实在风光摄影中,只要设定了评价测光(尼康为矩阵测光),并且不要在测光后大范围移动视角,一般都能够准确拍摄出场景的明暗。拍摄雪景、阳光晴好的海滩等明显较亮的场景,在确保前图拍摄流程的基础上,将曝光补偿增加0.5-1EV,可以将画面明媚干净的效果拍摄出来。拍摄黑色景物,或是黄昏等明显较暗的场景,在确保前图拍摄流程的基础上,将曝光补偿降低0.5-1EV。这样可以表现出画面幽暗的意境。
简洁的画面才好看
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好的场景,但拍摄出来却并不好看。这其中有多种原因,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可能的原因就是没有进行照片内容的提炼,让画面简洁、干净起来。一般情况下,拍摄风光照片之前要对场景进行提炼,要滤除、虚化掉一些杂乱的细节,以突出画面的某些重点景物,这样画面才会好看。这其实证明了“构图是减法的艺术”这一说法。
拍摄风光题材的照片,如果不经过后期处理直接出片,是需要将照片设定为风光模式的,佳能相机称之为风光风格,尼康相机称之为风光模式的优化校准。设定为风光模式后,相机会提高照片拍摄时的对比度、色彩饱和度,这样拍出的照片色彩会浓郁一些,对比度高一些,画面自然就会更好看。
拍摄后的后期处理
为什么学习后期修片
无论艺术画廊的影展,还是专业摄影网站,我们所看到的摄影作品,大多数是经过后期处理的。现在来看,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摄影创作阶段。作为初学者,可能不会对照片进行大量的后期处理,但应该逐渐开始学习,否则摄影水平提高后,修片水平跟不上,也会很麻烦。
在风光摄影后期中,通常有这两种作用:改变明暗以及遮蔽和显现。改变明暗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画面进行加深减淡。这一步能够营造出画面中元素的层次,加强照片的氛围。
如果你对效果不满意,还可以通过前景色的切换以及画笔的涂抹来反复的修改,这也是风光后期最常用到也是最基础的技术了。说白了就是给画面着色的技术。就是用彩色的画笔在想要上色的地方涂抹,这个技术相较于调整图层能够更精细的控制画面局部的色彩,出来的效果也更加细腻和逼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