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是南宗山水画之祖。
他精通诗书画音,所写的诗融合了诗、画、音乐之美。苏轼曾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王维笔下的山水诗静谧美妙,读了让人感到闲适宁静。繁忙的生活中,我们不妨读读王维的诗,可以让身心放松,内心获得一片宁静。
今日,我们品读王维的山水诗《归嵩山作》。
归嵩山作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是王维33岁时归隐嵩山时所写的诗作,写于公元年的秋天。当时,他在嵩山有隐居住所。
自从21岁考中了进士,进入仕途。当年,王维就遭受到政治挫折,被贬谪为济州司仓参军。他很愤懑失意,在济州度过了4年的贬谪生活。
公元年,他辞职离开了济州,在淇上隐居,之后又在长安闲居。这些年,他过着清闲的日子。如此年轻,又有才华,这样过,多少有不甘,而且他对政治还没有彻底失望,心中还是渴望为官。
那时,皇帝常住东都洛阳。为了重返官场,公元年秋,王维到洛阳向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献诗求荐,随即赴嵩山隐居。说是归隐,其实是干谒举荐,以待朝廷征召。
可见,他对这次求荐是有信心的,才回嵩山隐居,心情应该轻松愉快。这首《归嵩山作》便是写于王维归隐嵩山的途中。次年,他在张九龄的推荐下出任右拾遗,结束了这次隐居生活。
这首诗写的是归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景色写得清新幽美,写尽了清川、秋林、落日之美,情调闲适,读来令人心情恬静,回味无穷。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清清的河水沿着草木流淌着,岸边的草长得长长的、很茂盛。一个“带”字可见,河水依傍着草木而流。
“薄”是草木丛生的地方。“清川带长薄”让人联想到,蜿蜒的清水长河沿着丰茂的草木流淌,给人一种清新、飘逸感。
诗人乘着马车,沿着草木交错的河岸向嵩山的住所缓缓归去。“闲闲”写出了马车悠闲行走的样子。
从这里所写的沿途景色与车马行走的状态可见,诗人此时的心境是安闲从容的。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这河中的流水仿佛对诗人充满了情意,一路前行都陪伴着诗人。
天色渐晚,鸟儿要归巢栖息了。此时,鸟儿陆续飞回山林,与诗人同向而行。
傍晚,在山林中乘着马车缓缓而行,有流水、鸟儿结伴,清风徐来,太舒服了,让人忘却了一切,置身于大自然的美好之中。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他向远方望去,荒城靠在一座古渡口的旁边。夕阳西下,落日的余晖洒满了秋天的山林。
好美的秋山晚景,可有人却说,这是萧瑟之景。作者是借此来写自己的悲凉情绪。
如此美的风景,见者应该是心情愉悦,怎么是悲凉呢?诗的前几句写得从容安闲,我认为这只是诗人渲染眼前所见的风景而已。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连绵高峻的嵩山脚下,他归来了。一个“归”字让人的感受到回家真好。回到山中,他打算闭门不出,也不接待客人……
从那个“且”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这次隐居只是暂时入山歇息。果然没多久,他就离开了嵩山,到洛阳任职了。
整首诗写得层次分明,景中有情,写尽了秋山、清川、落日美景,给一种安闲自在感。读了让人心情恬静,回味无穷,忘记了疲惫与烦恼,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