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怀治疗白癜风效果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xwdt/近十年,蔡甸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其中优良率由最低的60%上升为目前的90%,改善幅度达到30个百分点。PM10、PM2.5浓度逐年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0个百分点和57个百分点;臭氧超标天数下降幅度最大,达到90个百分点。年以后无重度、严重污染天数。全区湖泊水质类别好转率达90%以上;无劣Ⅴ类湖泊,水环境质量提升显著。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声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完成53台燃煤炉窑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全面注销在册燃煤小锅炉,关停大气污染企业20家。清查黄标车1.35万辆,全面淘汰老旧车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4.1%。建成并投用覆盖各街乡的秸秆禁烧监测报警系统,全区70处天眼,累计发现并报警火点数量起。创建省市级生态村个,占比68%;生态镇11个,占比%。融合中法生态理念,打造美丽城市“绿心”中法生态示范城。王华忠摄美丽的后官湖,是蔡甸区的一张生态文明建设名片。如今,正在整治的高罗河,使得后官湖“北扩”至什湖。位于蔡甸北部的什湖,正在利用法国的湖泊治理理念和技术,通过湖渠整治、生态修复、智慧水务、海绵城市建设,从而改善水质,恢复湿地涵养功能,为各类生物创造良好的繁衍栖息地,恢复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什湖所在区域,就是“中法生态示范城”,是国际合作低碳可持续城市发展典范。“拥山、观湖、揽江”,是中法生态示范城的生态特色。这个武汉近郊最大的生态“绿心”,让中法生态城发展拥有强劲底气。去年底,蔡甸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未来5年,要坚定不移扛起政治责任,基本建成中法生态示范城”,更是从宏观层面作出了擘画。生态立区,蔡甸区的探索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十年来,蔡甸区充分意识到,生态环境优势已成为支撑蔡甸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年,《蔡甸区生态建设规划》获批。全区关停了所有采石场,在全市率先开展山体修复,后官湖、沉湖、索子长河、桐湖等湖泊湿地相继启动保护工作。年,蔡甸成为全省第一批、也是当时武汉唯一的省级生态区。同年,蔡甸区启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工作。目前,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大笔擘画生态湿地,鸟儿成为蔡甸“生态招牌”沉湖湿地,候鸟家园。魏斌摄十年来,蔡甸区充分认识到,湿地是该区最大的资源禀赋。数据显示,全区的沼泽、湖泊、河流、内陆滩涂等天然湿地面积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数量、面积和湿地保护率均位居全市之首。其中,武汉的“生态之肾”沉湖湿地,年被国际鸟盟列为国际重要鸟类分布区,年被确定为国际重要湿地。因其生态区位重要性,沉湖湿地还被纳入《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年—年)。为了保护这块宝贵的湿地资源,蔡甸区设立了沉湖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沉湖国际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大力实施退养还湖(湿)、退耕还湖。年起蔡甸区全面取缔沉湖湿地核心区和缓冲区内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活动,退养面积7.8万亩。大力实施湿地湖泊污染治理,湖泊水质明显提升。修复退化湿地公顷,恢复湿地植物公顷,补充食物源25.51公顷。在武汉首次探索建立“智慧湿地”系统,可以通过视频和音频识别鸟类,实时监测环境指标,协助调度处置突发事件。随着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主要保护对象鸟类数量稳步增长,如今沉湖候鸟数量已达10万只。今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将在武汉举办。沉湖湿地,以及位于中法生态示范城的中法半岛小镇滨湖生态涵养带,将作为大会的观摩区和示范区。厚植生态底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蔡甸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既有“颜值”又充满了“温情”。锻造优良生态人居,炉房村新画卷展开九真山炉房村。陈亮摄“十一”期间,市民喻女士带着2个孩子,来到蔡甸区永安街道的炉房村休闲游玩。她很惊讶,在九真山脚下,原来还藏着这样的美丽乡村。曾经,村子后面的山体,开山炸石,山越炸越空,人越炸越穷。年以后,村里停了采石场,开始复绿、修路。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炉房村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房前屋后垃圾、杂物被清理,杂乱的旱厕、牛圈、猪圈被拆除,污水进入管网、然后人工湿地被消纳,黑臭水体变成生态池塘、生态小河,角角落落的空地完成了绿化,变成了休闲运动的好去处,白墙、蓝瓦,村民的房子变得整洁、漂亮……几年来,炉房村8个自然村湾,全部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安居,还得乐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军带着班子成员,为村民“找事做”……就近与九真山风景区对接,协调村民到景区从事各种服务岗位工作,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同时,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发展与旅游相关的果蔬种植、经济作物栽种,搞起特色林果蔬的“采摘乐”;鼓励村民拿出闲置房屋或者外租,或者自办餐饮、民宿、农家乐等,实现增收致富。炉房村也因此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人居环境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炉房村,因先辈们在此设炉冶炼金属而得名,如今仿如“凤凰浴火”一般,村湾的人居环境变了模样。良好的生态,进一步拉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幅新农村建设新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污染防治攻坚战,蔡甸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良”为了更精准地打好“蓝天保卫战”,蔡甸区11个街乡都建起了小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全区空气质量得以更精准地预警监控。为了科学推进“净土保卫战”,蔡甸区生态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区土壤质量详查。对9处疑似污染风险地块,进行了调查及风险评估。目前,全区无污染地块,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蔡甸区三红矿区,曾是一处建筑石料基地。年,蔡甸区筹措余万元,全面推进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经过深度生态修复及改造,昔日的“伤疤”披上了植被“绿毯”,成为群众休闲好去处。在水环境治理方面,蔡甸深入推进长江入河排口溯源整治工作,蔡甸区溯源的排污口共66个,目前已完成整治55个,完成率83.3%,在武汉市新城区中整治进度暂处于前列。持续实施“清水入江”雨污分流工程;对后官湖等16个湖泊组织开展底泥污染现状调查;对全区重点湖泊、中小型湖泊、河湖长制断面进行预警监测。目前,全区28个湖泊,25个达到Ⅳ类水质,全区劣Ⅴ类湖泊清零;全区林草覆盖率达到21.41%;生态环境状况指数(EI)达到62.78,评判等级为“良”。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各种“生态症结”——“强”在做好污染防治的同时,蔡甸区生态部门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主动对接企业。在严守环境保护底线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做好相应的生态环保工作。总投资50亿元的欧派家居集团中部基地,是蔡甸区引进的一个重大投资项目。欧派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庞大的定制家居AI智能工厂集群。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关口前移,对该项目实行环评动态管理和专人帮扶,在严守环保底线的前提下,指导企业进行环评报告编制报批等工作。该局负责人表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考量,统筹协调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倾力解决企业的各种“生态症结”。正是这样着眼长远、围绕大局抓发展,蔡甸区生态经济更加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0%以上。厚植生态底色,蔡甸正在全力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加快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从居民身边清走污水塘走进蔡甸区黄虎村陈湾的一处池塘,塘岸边种植着美人蕉、菖蒲等挺水植物;水面建有一个太阳能增氧曝气设施,为水体增氧……“整治之前,村中的生活污水直接向池塘里排放,时间一长,就成了一口污水塘。”村民陈先生介绍,“现在,水里的臭味没有了,水质变得清亮了,可以清楚地看到水里的水草摇曳。我们对这样的环境很满意。”黄虎村池塘面积约㎡,年开始水体综合整治。通过截污控源、清淤疏浚、整治岸坡、连通水系、种植水生植物、安装增氧设施、修建环水步道、加装安全护栏等一套“组合拳”,恢复水体的生态。在蔡甸区,这样的变化并非孤例。目前,蔡甸城区的黑臭水体已清理完毕。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对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清零,把黑臭污水从居民身边“清走”。农村环境的提升,不只是打造出了乡村振兴的样板,还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全域旅游发展。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36.5亿元。生态环境的改善,不只是“颜值”增加了,也让每个人都从中受益,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生态向好的“温度”。策划: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蔡甸区分局长江日报生态传播中心撰文:徐敏麻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