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是武汉的城市名片,东湖风景区里景点众多,自然和人文景点数不胜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像在东湖磨山景区里就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景点,它的面积不大,只有一条街道,但这条街道是完全的复古风格。街道主体临磨山建设,遍布古色古香的老建筑,亭台楼阁,集市摊位,好似还原了千年前的楚国风貌,很有代入感,这条街道的名字就叫做楚市。
东湖景区里唯一的古风集市
对于东湖景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东湖湖区,纯自然生态的美景,但其实景区里也建设了数量可观的人文景点,以楚国楚风楚韵为主题的楚文化系列建筑就是其中典型代表,特别是磨山下的楚城,规模较为庞大。游览东湖必不可错过楚城,而进入楚城,旁边的楚市也是必逛的景点之一,一城一市,一街一坊,本来就是古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楚市的存在,楚城的形象才更加具体。
作为楚城里的景点,楚市的位置很好找,由主城门进入,沿湖滨主路向东就能看到导引牌。楚城在背后,高大门楼近在咫尺,而楚市在一侧,被植被和行道树掩映,实际上非常低调内敛。步行的游人很好找到,骑车或者乘坐观光车大概率便是走马观花,完美忽略。当然,这也与楚城里的大面积绿化率有关,草坪和树林密密麻麻,相互掩映,自然景致的特点突出,楚市这类街道入口,完全与之融合。可能只有细心的游客,能够踏步走过,拨开树林,看到一片琳琅满目的市集。
建在山脚下意境幽深
从湖滨之处看楚市,它整个布局很隐秘,主要是临山而建,被繁盛的树林遮掩。走近到楚市的入口,一盏横梁也并不雄伟,可能就是纯粹的标志,走过横梁,踏过小桥,流水淙淙,才有一些跃动的氛围来。楚市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建筑很多,人烟很少,一条主轴马路,两排高大门楼,布局没有错,但可能是因为大楼太大,反而掩映出人气的凋零。除了来回的游人站在某个地方拍建筑门楼,偌大的街道宽敞得像是要破败,热闹的意境没有,清冷的痕迹到处都是。
有行道树寥寥,有户外的桌椅密集一处,带着遮阳棚,类似休闲喝茶的地方。楚市上的楼栋清一色大红色,门窗和屋檐画栋雕梁,古韵意境突出,但不知道是真的木质结构还是木质水泥混合结构,刷上油漆看不出来区别。走一圈楚市,来回之间看到的游人不多,似乎里面浑然一体,鲜有人知晓。青石板、盆栽的花卉,还有近处的红枫,衬托出典雅的意境来,在楚市上坐一会儿,人会觉得特别清净,没有闲人打扰,自己一坐就是一天,那种雕刻的状态完全没有热闹的急切感。
亭台楼阁复原千年风貌
楚市上适合写生,没有太多游人干扰,立一块画板,哪怕一整天也不会有人打扰。写生的对象,就是那些亭台楼阁,它们在行道树和盆栽的映衬下,似乎有几分千年前的静寂感。朱色的建筑外墙,青石板门廊,转弯之间,楼栋的侧影和光线的明暗地方,都是悠悠的光影故事。虽说是楚市,但实际上它的本质仍然是旅游景点,没有互动,没有商铺,那些亭台楼阁宛若一排排固定的建筑,成为走马观花式的街景之一。
不过,具体来看,因为这一条楚市的存在,相当于为楚城提供了具体的文化内涵。在千年前,一定也有这样一条集市的存在,它两面楼栋如簇,亭台楼阁成排,水村山郭,酒旗风行,即便隔着一山一湖的距离也能吸引万千人气。在经过千年的转变,同样的土地上,因为复古建筑的符号,文化流转成为可能,对于古老传统的追思让游人充满思索。在楚市中走一圈,和在东湖其他地方看到的风景,总有不同的情感在里面。
纯粹来看,楚市的存在为东湖景区里增加了一个景点,在磨山脚下,这条集市与原生自然景致形成鲜明反差。可能只需要走一圈就能发现,集市的静谧,与大江大湖的气魄有所区别,它藏于山下,亭台楼阁之间都有安宁的氛围。游走楚城,在城墙上鸟瞰湖景,在楚市里小憩,那种幽静的感觉由内而外,早已穿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