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田园生活,不过是我们想象的一幅美丽画

如今的城市生活节奏非常快,每个人都像时钟一样运转,把24小时安排得非常精确:早上7点之前必须起床,7:30之前必须吃完早餐、洗刷完毕,7:40必须出门,8:00必须到到单位,一步都不能错。特别在一线城市,大多数人的居住地与工作单位有很长一段距离,消耗在路上的时间更长,对时间观念的要求就更高!大家就像机器一样不停运转。

但是人不是机器,需要时间来恢复,要不然身体吃不消,精神会疲劳。所以实行一周休两天,用来打破这种节奏:有的人选择一天睡大觉,恢复体力;另外一天出去放松,大吃一顿,狂欢一夜,放松心情。周一就可以精神抖擞开始五天的工作。

这样紧张的日子过得太久,人就会疲惫不堪,很容易厌倦心理。很多人就毫无理由地喜欢上乡村田园生活,憧憬那种悠闲自在,无拘无束,节奏缓慢的生存模式。

延续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对生活的体验方面,才一百多年的工业文明根本无法与之抗衡!传统文人为我们描绘了一种非常有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陶渊明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椋,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再看王维的“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这样的意境只有农村的统治阶层,也就是乡绅才能亲身体验、细细品味。

普通人的农村生活有这些乐趣吗?很少!

因为农民总是焦虑:今年能不能有个好收成?赋税会不会增加?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通过欣赏眼前的风景来放松疲惫的身体,宁可回家喝两盅,睡一觉来得实在!因为风景很虽好,却不能当饭吃!而且见多了,也就没有感觉。

可见,悠闲是一种很昂贵的生活,是一种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很放松的状态。要想精神上放松,有一个前提:必须处于衣食无忧的物质状态才行!不用我做太多解释。在农村,要达到悠闲的状态,更不容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力发展工业,扩大外贸,国力大幅度提升,国家已经不需要在三农上征税收,反而给予三农大量的补贴!以前,普通人家如果不种十几亩地,不辛苦劳作,就不可能保证这下一年能吃饱穿暖。而现在,由于良种、农机、农药、化肥的广泛使用,让农事操作变得简单,老弱病残可以完成整个农业生产。而且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只要种几亩地,就可以保证全家获得足够的粮食。

古人向往的衣食无忧的乡村田园生活,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满足。

大家都向往美好生活。所以农村青壮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获取更多的收入。通过这种以工补农的形式,城市对农村进行大量补贴,让现在的农村生活比过去更从容。代价就是与家人分离,难免相思之苦。

无论身居何处,无欲无求、得过且过的人生,并不高尚!实际上是逃避现实,脱离社会。在这个分工明确,合作共赢的时代,不愿意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承担自己的责任,就是一种非常自私的行为!人总得有追求,追求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总之,年轻人期盼精彩纷呈的人生,中年人需要养家糊口,必须到城市打拼。偶尔思念乡村生活,不过是作为人生的调味品而已。只有老年人历经沧桑,已经没有太多的欲望,才有资格说平平淡淡才是真,更适合乡村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0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