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白玉(名张钦,字白玉),祖籍莱阳,定居烟台,年出生在黄海之滨艺术世家,自幼酷爱文学,擅长书画,爱好戏剧和音乐,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国家一级诗书画家,现任中国民族文艺家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年考于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后转入山艺美术系,得到于希宁,关友声,宗维成,吕品等专家教授的真传,中西画都有踏实的基本功,是山东艺术学院首届毕业生,黑伯龙的传人。毕业后走上一条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基层与工农商学兵滚打跌爬30年,退休后历时8年,周游全国,在新疆,内蒙古与胡杨树结下不解之缘,考察,采风,描绘胡杨20多年,在继承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西画的精华,创作写意技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张白玉大漠胡杨。受到专家好评和群众的青睐。年在烟台成立白玉创作室,专心文学研究,艺术创作和美术教学,著有长篇《正道沧桑》和《西部见闻》,出版《蓓蕾》《张白玉大漠杨》《张白玉和他的学生》《张白玉诗词与格言》等书,授予“中国文学艺术名家”,“中国画坛百杰,“十大艺术家,“中华民族绘画传承艺术家”等荣誉称号,被媒体誉为”人民功勋艺术家”张白玉爱国家,爱人民,爱家乡,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周游期间,把歌声和画作留给各族朋友,带回名山大川写生稿和少数民族风情录,广交朋友,收徒传艺,桃李满天下,朋友遍神州。有位诗人赠诗一首:“胶东才子张白玉,绘遍华夏一支笔,走遍天涯访名家,甘为人梯育桃李”。这是他的真实写照。
张白玉的艺术人生
——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做人民的艺术家
张白玉是一位用笔墨书写诗意人生的艺术家。有较全面深厚的文化素养,精深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阅历。他的作品总是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内涵,个人感悟、思想和情怀。艺术手法所表达的丰富的细节与视觉效果,把内心世界的随心所欲转化为可见的形态,达到一种更高层面的精神升华。
▲张白玉作品《紫气东来》
一、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在逆境中抗争,是成长的唯一选择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定远大的目标——做人民的艺术家。
张白玉(名张钦、字白玉)号半岛居士,艺名白玉龙,祖籍莱阳,定居烟台。
年出生于胶东半岛黄海之滨狼虎山下艺术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诗词,擅长书法绘画,爱好戏剧和音乐,是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国家一级诗书画家,中国画坛百杰,评为“中国十大艺术家”,被媒体誉为“人民功勋艺术家”,现任中国民族文艺家联合会名誉主席等职。
张白玉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度过,战争和饥荒养成了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革命的社会环境培养了他勤劳、勇敢、无私和善良的高贵品格。他的外祖父是底下工作者,公开身份是教书先生,远近闻名的书画家。他的启蒙老师是基层领导人姜深河,他不但教给张白玉写字作画,还叫教他唱京戏、拉胡琴,并且培养他当上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儿童团员扛上红缨枪站岗、放哨、呼口号、参加斗地主、反恶霸,翻身得解放。
张白玉第一幅作品是《埋地雷、打鬼子》获得学区少年儿童图画比赛第一名,一发不可收。由于他参加各种斗争,人们称他是风火少年。
▲张白玉作品《烟云供养》
二、到基层去,与工农大众相结合,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知识分子伟大的使命
艺术作品是人民的财富,艺术家是国家的精英。
一幅优秀的作品能体现作者对生活的认识,通常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张白玉在创作的过程中都在强调自己的生活体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出来,让作品融生活感悟、情感在其中,从而撞击出一种妙不可言的心灵回响。社会是一本大书,教会了他许多,是他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和源泉。
灵湖中学(莱阳二中)是他的发祥地,在那里他接受了美术老师李志贤的正规教育,踏上了艺术道路的新征程并且展示了音乐戏曲文学各方面的才艺,老师们戏称他是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成为五十年代海阳县第一个大学生。
年转入山东艺术学院(山东艺专)美术系,逐渐学会用书画和诗词反映现实,用作品表达着对文化、对社会的观点。他运用时代语言,让诗词、书画表现得真挚、浓郁,把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很贴切很自然的抒发出来。通过诗词文学和书画艺术传达社会现实,思想感悟,再加上自身的修养,以诗情入画作,让画中意蕴得以扩展,其画境尤具诗意,增强了书画之韵味。
▲张白玉作品《桃李满天下》
50年代初期,中国的美术教育开始全面学苏联,生吞活剥学西方。艺术学院的主要课时全被素描、彩画占用。中国画教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讲座。张白玉一直坚持学习具有民族传统的中国画,得到于希宁、关友声、黑伯龙、吕品等专家教授的真传。所以他中西画都有踏实的基本功,成为山艺唯一一个学习中国画的高才生。
人们都能从张白玉的书画作品中读出浓浓的生活味道。他作品中所要描述的内容都是通过细致的观察,然后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阅历让他们活起来。描写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的感悟,观看的时候能感觉到书画中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这样的作品是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看到张白玉的作品,就能想起所描绘的场景,就能想象出画中的感情。
张白玉的人生阅历丰富,有传奇式的人生经历。山艺毕业后主动要求回胶东到基层,在烟台外贸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他进工厂、下车间、向绣花女工学习飞针走线,创作了绒绣《锦绣河山》。年被调到海阳参加“四清”工作队,创办“海阳县阶级教育展览馆”。70年代初,一场婚姻悲剧改变了他的人生,带着一双儿女去中学任教,既当爹又当妈,风雨兼程含辛茹苦走麦城。正是有了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厚的知识储备、执着的艺术追求,增加了他的文化学识的修养和人生的宽广度。
▲张白玉作品《千古胡杨舞大漠》
三、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为政治服务,是艺术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生活,在平凡生活中实现自我奉献的人生价值。为了到广阔的天地里寻找用武之地,发挥专业特长,施展才华。张白玉在黄海之滨麻姑岛风景旅游区成立美术学校,招收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择优录用品学兼优的学员建立工艺美术厂,加工生产工艺品,加入出口创汇行列,为成千上万个山区家庭妇女开拓就业门路,脱贫致富奔小康。
学员写广告,画门头,美化了街道,改观了市容受到群众的欢迎和政府的支持,也取得了可观的社会效益,成为经济实体,终于让绚丽的技术之花结出丰硕的经济之果,十几名学生成为全国知名的书画家。
▲张白玉作品《桃园春色》
四、到边疆去,在未人开发过的地方探索与开拓,是艺术家应尽的义务
原始的、朦胧的、自然的,都是美丽的。
年张白玉在教育革命委员会退休,带着三个证(身份证、画家证、记者证)和经营所得开始了周游全国的长途跋涉。
根据国家:东部开放、西部开发,东西结合,振兴中华的战略部署,由烟台出发,经过浙江杭州、温州,再到福州、广州、桂林名胜古迹,直达云南西双版纳。经过十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州,收徒传艺交朋友,把歌声和画作留给各族朋友,带回各山大川写生稿和少数民族风情录,再回折跨过长江、黄河,越过长城内外,爬上黄土高坡,走进蒙古大草原,独闯新疆戈壁滩,与胡杨结下不解之缘。
张白玉的人生际遇是起伏多变的,丰富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的作品思想深邃、视角独特、艺术语言的差异性等众多的个人特点。以现实主义的笔调观察和反思现状,充满人文精神与时代特征,传达出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深刻体验。艺术作品只有客观地反映现实才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艺术家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也只有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作品。
年,香港回归之际,用在戈壁捡到的颗水晶、玛瑙、天然宝石组成宽1米、高1.5米中华全图(简称宝图),《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政府,表达一颗爱国心,引起各方面的重视,成为全国知名的新闻人物。
▲张白玉作品《云上人间》
五、到斗争第一线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艺术家的光荣任务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张白玉,度过荒,吃过糠,参加过运动,闯过江湖,有丰富的阅历,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上天给予他多才多艺,他的生活才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场婚姻的悲剧让他多彩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坎坷和浪漫,让他体会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是非善恶和苦辣酸甜,有哭、有笑、有眼泪,充实了他的故事。
年,他结束了长达八年的全国周游。带着两箱第一手资料、写生稿和采访录回到烟台成立白玉创作室,专心文学研究、艺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受聘于烟台技术学院当教授,学子逾千。举办各种书画展,出版了《蓓蕾》、《张白玉和他的学生》、《张白玉诗词和格言》、《张白玉大漠胡杨》等书及人物专访若干篇,著有长篇《正道沧桑》和《西部游记》,被授予“中国文学艺术名家”等荣誉称号。培养和推荐大批人才,往艺术院校输送考生,可谓桃李满天下。
美术作品《大漠英雄树》、《金龙舞大漠,浩气冠中华》、《万里草原乳飘香》等代表作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多次荣获金奖,荣获香港回归十周年、二十周年最高成就奖。撰写的《碳画艺术的理论与技法》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艺术家”称号,发表碳画人物作品多幅,得到专家好评和国内外人民的青睐,被媒体誉为人民功勋艺术家。
▲张白玉作品《不见鬼子不拉弦》
六、到人民群众中去体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正确方向
艺术作品只有反映人民的心声,才能有血有肉,只有客观的反映现实,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艺术家只有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民情,与人民共呼吸、同甘共苦,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生活的真实不等于艺术的真实,素材只有通过剪裁、概括、去伪存真,才有艺术美。艺术作品写的是景,立的是意,以景生情,才有诗情画意。写的画的都是作者自己,所以无论画山水或人物、花鸟,必须身临其境才能有感情,所以要师法大自然。
张白玉的大漠胡杨不仅仅是画了一棵枯死的老树,而是铁骨铮铮的英雄气概,画的是胡杨不死的精神,只有配以蓝天白云和碧绿的草原才能辉煌而昌盛,意境深远,不是悲壮而是壮观。题跋“千古英雄舞大漠,万里草原乳飘香”才有时代气息。
▲张白玉作品《鸿运当头》
一位诗人朋友赠送一首诗:
胶东才子张白玉绘遍华夏一支笔走遍天涯访名家甘为人梯育桃李
这就是他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