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闻客户端刘呗宁
编者按:3月20日,“青山行不尽2——唐诗之路艺术展”在浙江展览馆落下帷幕,浙江新闻客户端邀请策展人、创作者等分享展览背后的故事,以飨读者。
唐诗之路艺术展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孟浩然
在我们策划“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时,一直在心中萦绕、想要通过展览去回答的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以诗作为一种媒介,勾连起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创作者与观众的诗兴。
唐诗是中国人文化底层代码中的“最大公约数”,它不只是过往之事和高深之道,更是中国人所共有的童蒙之学。自小耳熟能详的诗句,总会在生命历程的不同阶段中浮现。桃花人面,夜雨春眠,当时只道是平常的诗句总能在生命历程中一次次重现,对诗的反复理解即是人与世界的一次次重逢,重返“唐诗之路”即是重返中国诗性心灵的原发现场。
从年夏开始,余名中国美院师生参与到了“唐诗之路”的行走、采风、研究与创作中,重新思考“诗教”与艺术的关系,编织人与大地的联结,在“唐诗之路”这个诗心与诗兴的“原发现场”中,与世界相印证。这一系列的思考、行走、创作和讨论凝聚成了年3月6日在浙江展览馆开幕的“青山行不尽2——唐诗之路艺术展”。
开幕一周以来,展览受到了公众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