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徐悲鸿40幅精品全高清图,带讲解

收集不易,且看且珍惜。

徐悲鸿(-年)

徐悲鸿(-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愿望,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虎图》轴,近现代,徐悲鸿绘,纸本,设色,纵90.4cm,横43.6cm。

自题:“七年冬将之法,叔平先生持汉魏精拓多种赠别,作此报之并为纪念。悲鸿。”钤“悲鸿”朱文圆印。画幅右下角钤“妙机其微”白文方印。

七年即指民国七年(年),徐悲鸿时年23岁。

图绘一花斑虎卧于石上,正扭头转身回眸远眺,其警觉的目光既扩展了画面的空间感,也显现出百兽之王唯我独尊的霸气。

图中的虎采用传统中国画的淡彩晕染,以细劲的笔致勾勒出虎之欲行又止的动态,又以或深或浅的赭石及藤黄交错地渲染虎背的皮毛,表现出细密柔滑的质感。

在书法上,徐悲鸿颇受康有为的影响,工于汉魏法书名拓。年11月,徐悲鸿争取到公费赴法留学的名额。赴法前,得到好友马衡(字叔平)相赠的汉魏精拓,很是高兴,于是精心地绘制了此图作为答谢

《自画像》年

现藏徐悲鸿纪念馆

《箫声》年,油画,尺寸80cm×39cm

创作于年,油画,尺寸80cm×39cm,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一级品。画中体现出徐悲鸿在早期就有意识地探索油画的中国特色。其构图、色彩、笔法乃至思想、情感和笔墨情趣上都具有浓郁的东方绘画精神,尤其是构图极具想象力和大胆的革新精神,饱含东方艺术精神和智慧,对画中人物进行了大胆的切割和截取,其重心严重地偏离画面中心,既从视觉上又从心理上造成了一种极不平衡的强烈动势和压迫感,很好地服务于画面整体思想和情感的主题要求。背景中的一株也被截取的树木被巧妙地放置于画面右上侧,使画面重新获得了平衡,处在画面中心的长箫极具动感,起到了对画面人物和树木构图上的联系作用,是构图上的点睛之笔。

《箫声》是中国意境之美与西方油画形式的一次成功和完美的结合,也是徐悲鸿对意境美的表达过程中在画种和表达形式上的一次成功突破。

《田横五百士》,长厘米,宽厘米,布面油画

此画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相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田横为了保住岛上众人的性命,只带了两个人来见刘邦,但在离京三十里的地方自刎身亡。岛上的人听说田横死了,也都赴海自尽。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文末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

徐悲鸿做此画时,正值中国政局动荡,日寇开始在我国横行,徐悲鸿意在通过田横故事,歌颂宁死不屈的精神。在构图上,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其雕塑般的体积,金字塔般的构架无疑使我们想起普桑、大卫的绘画。普桑喜用的红、黄、蓝三原亦在徐的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突出了田横与青年壮士之间的对答交流。背影衬以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正是德国古典病态学家温克尔曼所提倡的艺术格调。

欣赏徐悲鸿的画时,会发觉画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脚尖、前跨的腿、支立着的木棍、阴森锋利的长剑构成了一种画面节奏,寓动于静,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概。在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艺术之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