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变花海,武汉理工科研团队攻关矿区生态

往日光秃秃的尾矿堆场,如今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花海。4月的阳光下,大冶湖北三鑫公司的尾矿库区内,一株株婀娜多姿的虞美人露出绚烂的笑脸,引得职工们纷纷前往打卡。而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芜地……尾矿砂变“网红”花海的背后,是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区生态修复团队四年的努力,团队通过对土壤改性、基质改良、植被选取等方面的攻关,摸索出“无土复垦关键技术”,为矿区生态修复、实现植被重建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和思路。

尾矿利用,矿山企业的“老大难”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报告指出,我国尾矿累计堆存量已经超过46亿吨,综合利用率却不足8.9%。尾矿的大量堆存,不仅制约矿山企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潜在而不可逆转的伤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何实现尾矿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开发,一直是湖北三鑫公司等矿产开采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困境。三鑫公司尾矿为微细粒“坚实土”,土壤营养贫瘠,不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生态自然恢复难度较大。按传统模式,需要从周边运送质地好的表土覆盖尾砂,再播撒草种植被,但此举不仅成本高昂,还会造成周边土壤资源的损毁破坏、环境的二次污染。

如何快速便捷、节约高效完成生态修复任务,是摆在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大难题”。

团队精心管理“实验田”植物

科研攻关,破解产业难题的“金钥匙”

年起,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与三鑫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学院矿区生态修复团队在宋少先教授和夏令副教授的带领下,围绕土壤改性、基质改良、植被选取等方面进行集中攻关。经过四年努力,摸索出“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播撒植被”无土尾矿复垦技术,通过低添加量的外加改良剂,对微细粒尾矿土基质进行物理结构、肥力条件的改良,从而达到适宜植物长期生长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盆栽实验开展了多组,才得到改良剂配方,为进一步节约成本,我们经过一次次的改良试验,最终将配方掺比降到了0%以下。”团队负责人夏令副教授介绍,前期实验阶段,对尾矿基质的改良和复垦植被的筛选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植被的筛选,最初要求只要能生长出来,即便是些“杂草”也无妨,到了后期,则要求不断丰富种类,开拓景观效应和生态效应,筛选出了包括狗牙根、波斯菊、虞美人等在内4种复垦先锋植物。

贫瘠尾矿变身美丽花海

成果转化,荒芜地开出“幸福花”

盆栽试验取得成功后,研发团队立即研究确定复垦方案,将尾矿复垦的攻坚阵地从“实验室”转移到了三鑫公司尾矿库“试验地”。寒来暑往,团队基本每周都往返于武汉与大冶之间,翻耕、播种、施肥改良、记录生长、取样并带回实验室测定……为保证项目质量,团队负责人宋少先教授和夏令副教授每个月都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不停梳理攻关问题,升级优化修复方案。

团队还针对尾矿砂的特点,筛选出最优种植方式。按功能分为绿肥植物、耐贫瘠植物、耐碱植物、景观植物和重金属固定化植物,在春秋两季分区分块种植,从而实现尾矿库复垦植被四季常青和重金属稳定固化无迁移,有效控制尾矿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最终,科研“试验田”中,原本寸草不生的尾矿砂上,出现了虞美人迎风摇曳的美丽风景。

“科研工作要落到实处,这也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最好体现。”夏令说,将继续努力,把曾经的贫瘠尾矿打造成全年“草-花-灌”交替生长的生机之地。

“无土复垦关键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我国类似矿山尾矿库治理,实现植被重建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和思路,对我国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宋少先表示,团队将坚持围绕产业需求,突破技术瓶颈,提供解决方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生产实践中,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图片、观点保持中立,图片文字均来自网络,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有版权方面不当之处,欢迎回消息告知删稿事宜,本号将尽快处理。谢谢!

工业固废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产业咨询

规划编制

可研报告

实施方案

技术对接

技术装备推广

产品宣传

投融资服务

招商引资

工业固废网

固废智库

矿山固废智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