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不是一个人的战场兰州大学

白癜风植皮手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91119/7622758.html

凌晨十二点,宿管阿姨会清空宿舍楼自习室里的所有学生。多次催促后,刘婷不得不回到宿舍,开着自己的小台灯继续学习。她长长的影子被灯光映在地面上,在这万籁寂静的夜晚做她无声的陪伴者。

凌晨一点,刘婷关掉台灯,爬到床上,带上眼罩,沾床就睡——这个本领在她开始加入考研大军、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后,就无师自通了。

刘婷是多万即将参加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生中的一员。备战考研以来她的生活几乎变成了“复制——粘贴”模式:除去吃饭和洗澡的时间,早上八点到自习室,一头扎进“书山”中,学到凌晨十二点,然后回到宿舍再学一个小时。不同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书慢慢从厚变薄,笔记则由薄变厚。

选择

临近大四,每个人心中都难掩焦虑。未来的流动性和后疫情时代的不稳定性重塑了许多人的规划。考研、考编、考公、找企业……诸多选择横亘在大家心中,在天平两端不断摇摆。

庞大的毕业生群体中,有些人早早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刘婷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不想从事本科所学的专业领域,因此毅然放弃保研的机会,选择跨考政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研究生学历的追逐最初只是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但在一次次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考研机构老师的话让她对考研有了新的看法:“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绚烂一点呢?”

哲学与社会学院的宋晓暖则说,自己决定考研是因为今年的就业形势严峻,她想在“象牙塔”多待几年再走入社会。她热爱社会学,想用更多知识来武装自己,也想将它作为自己经济独立的砝码。如果今年考研不顺利,她可能会找个时间比较自由的工作,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考。在她心里,考研和工作没有优劣之分,只是两条殊途同归的路,“如果这条走不通走另一条就可以了。”

与宋晓暖一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姜宇也有自己明确的考研方向,但他加入考研大军是九月份之后的事。原本有保研机会的他,没想过自己要在12月份走上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兵荒马乱的保研结束后,他因为微弱的分差与保研失之交臂,为此他有好几天缓不过神儿来。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已经转变过来了:“准备保研的时候心理压力特别大,但是现在备考反而心里比较轻松。”

和他们都不一样,来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吕鑫在大三之前甚至不知道有保研政策,对于考研也没有清晰的概念。大一大二的时候,他将时间挥洒在社团、学生组织和一些“不务正业”的事情上,并不知道身边的同学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地学习。大三的时候,成绩好的同学开始稳扎稳打地准备保研,他就想去找工作。但是家人极力反对,他也只好加入了考研的大军。

涅槃

结束一天的学习后,罗晨会站在阳台上让自己放空安静地待一会儿。阳台没有灯,寂静的黑夜里只有他的侧脸隐约闪现,这时候他处于完全放空的状态。暑假的夜晚,他会通过跑步缓解焦虑,现在由于时间紧张,就用这种方式来解压。

如果你经历过考研或者你正在备考,那么焦虑一定是你最常感受到的情绪。

罗晨准备跨考到金融专业。他笑着说准备考研的每一天都很难熬。最大的阻碍不在于战胜外界不利因素,而是战胜自己的内心。每每想到考金融专业的人很多,可怕的报录比让自己的心态起伏很大。他需要不断和脆弱的自己对抗,用做题、背书来让自己平静下来。然而还没等爬上这座高高的“书山”,另一种压力就随之到来了。

梁云和罗晨来自同一个专业,但梁云要跨考到风景园林专业。他认为焦虑是一个考研人反复的状态,你也许可以间断性地抛弃它,但你不可能完全远离它。“有一天你做了一套题,可能因为运气好正确率比较高,你就觉得你行了。当你第二天又做了一套题,恰巧没有做好,你又会陷入深深的焦虑。”做题正确率高的时候信心倍增,正确率低的时候陷入焦虑,这个过程会反复地出现在考研过程中。

“考研比工作累多了。工作还有个双休日呢,你考研一天从白天到晚上,从早晨七点到晚上十点,都是奢望。”物理学院的王冠杰说。因为觉得回宿舍比较麻烦,王冠杰中午通常会趴在图书馆的桌子上休息一会儿或者在沙发上躺一会儿。为了节省时间,图书馆的沙发成为了很多考研人午休的温床。

考研的艰辛众所周知,可个中滋味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

最近宋晓暖把自己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