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芦溪9月4日消息(记者邓玉玲通讯员余婉佳)文明实践站内,理论宣讲常讲常新;党群服务中心,承载干群热情、希望;志愿服务群体,“地毯式”清扫、引导……一股清新、和谐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萍乡市芦溪县源南乡承载着乡村发展的需要,更遵循了全乡人民的梦想,迈着追求外在美与内在美和谐统一的有力步伐,努力破译“创城密码”。
构建文明之“形”,临摹乡村底色
传统印象中,农村是环境脏乱差的“代名词”,乡村街道也没有正儿八经的交通规则,车辆乱停乱放、小卖铺占道经营等现象时有发生。“向来如此,在乡下开店占点道觉得不会影响什么……”
志愿者开展环境整治(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文明之“形”,在于整个乡村的面貌,借文明创建的东风,源南乡注重乡村“颜值”,整合、汇聚各种创城资源和力量,带动全民参与,打响了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各村党组织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党员志愿者、环卫人员对辖区内的河道、背街小巷、施工现场、主干道两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清理柴堆、施工废料、陈年垃圾,对行人不走人行道、乱穿马路、违章停车、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劝导,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现在环境很好,道路整洁也有秩序,平时晚上没事,大家都喜欢在院子里聚在一块儿聊天。”
铸造文明之“基”,提升乡村品质
如今,源南的变化“翻天覆地”:“一街、一厅、一微景观”,让源南乡居住环境举步皆是风景。
在环境改善的同时,硬件设施也同步“升级”:近两年来,该乡投资余万元进行创建文明城镇硬件设施提升,完成了城镇街道改造提升,弱电下地、雨污分流、海绵工程改造,建设了徒步休息设施,整理了多功能活动厅、留守儿童之家、楹联创作室和棋牌娱乐室,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平台。同时,各村级党组织积极推动“三化”建设,加快整合阵地资源,实现了一楼集中办公,一窗式办理,一站式服务。路灯、便民报箱、无障碍设施、游乐设施纷纷“上岗”,村民的便利空间不断拓展。
“红色连心”志愿服务队规范车辆摆放(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散散步就能看风景,屋门外的整片荷花,村里新修的游步道,到了夏天就能再学一遍《荷塘月色》。”源溪村党支部书记李左萍感受着源南变化带来生活品质的提升。
培育文明之“魂”,涵养乡村气质
积淀乡村文明,在源南,志愿者也是一道靓丽风景线。目前,源南乡共有12支“红色连心”志愿服务队,涵盖余名党员、群众,清扫、劝导、服务,这些点滴小事,是源南乡传递文明向善风尚的缩影,是源南乡文明创建为民、靠民原则的生动实践。同时,源南乡借助萍乡历史上唯一一位探花刘凤诰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深入挖掘内涵,结合党风廉政建设,打造了源南乡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如今,源南在点滴中逐步“蝶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完成“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