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年中色彩最丰富的季节。天蓝了,水清了,草黄了,叶红了,漫山遍野,层林尽染,绚丽多彩。在这多姿多彩的秋色中,有一种秋色叫“晒秋”,美丽而又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画面,令人感到十分亲切,十分温暖。
年轻人对晒秋没有什么概念,北方的晒秋与南方的晒秋也不尽相同,差别最大的还是平原地方与山区的晒秋,尤其是深山之中,古村之内,一到秋天,家前屋后房顶之上,能利用的地方都会晒上东西,以备冬天食用。
现在的晒秋与以前相比,有些地方似乎变了味,特别是一些古镇古村变成景点后,为了营造意境,迎合游人心里,人工摆放一些秋收的果实放在主要道口,以吸引游客的眼球。待晚上再由工作人员收起来放好,第二天再抬出来放置,如此往复整个秋天。
一到秋天,身边或多或少都有晒秋的情景,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城市里的晒秋相比较农村要简单的多,似乎仅可以常见到一种:晒萝卜干。如果您要留意,在萝卜收后的一段时间内,总能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大妈大爷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晒一些浸透了盐水的萝卜条。聊上几句就会感知:晒的不仅是为了吃上几口,更是对几十年前生活的怀念。
农村的晒秋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记得小时候,每到秋收后,晒萝卜干,晒青菜干,只要是不易保存过冬的蔬菜瓜果粮食,都会晒,其中晒得最多的莫过于红薯干。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先挑出细长的红薯切成长条,挂在细绳上晒;短粗且有伤的红薯便切成片,撒到地上一片片摊开。如遇天气突变有雨,就不得不十分紧张地抢收,累得腰酸腿疼。有时候也会把“苗条”的红薯放锅里蒸孰了,再切成细条晒成干。整个冬天,上学之前都会偷偷抓上一把,一路上就有了欢歌笑语。
要想看地道的晒秋,要想看到最美的晒秋,必须到深山中去,到偏远的农村去。这些静寂而又朴素的小村,秋色一点也不比那些网红景点古村差,甚至更美。淳朴的村民无需去商业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不会去在意有没有游客,随意地按着自己的需求晒着自家的物品。正是他们的随意与真实,才让我们能一睹晒秋的美丽。
如果您到皖南白际,站在村外的小山头上眺望,近处红叶跳动染红山坡,远处小村灰瓦白墙高低错落,整个就是一幅水彩秋图。进入小村,行走在村中的每个角落都有晒着的果实扑入眼帘:放在晒具里的有红薯粉,有辣椒丝,有南瓜条;放在院场上的是红辣椒,是切开的红薯片;吊在绳上的是玉米,是长椒,是柿子;靠在墙角或台阶上的是南瓜,东一个西一个无规则放着,任由时间与阳光去消磨掉它们的水分。
晒红的、黄的或白的果实,也晒青色的蔬菜,丰收的色彩洋溢着整个小村。青石板上、土墙边上、菜园之中、台阶之上、屋顶平台上,哪能有阳光,哪儿就有晒着的果实。这些果实沐浴着阳光,呈现出喜庆丰收的色调来,与小村的天、小村的粉墙黛瓦、小村的红叶古树构成一曲美妙的秋景图。
这些熟悉而又感人的画面让人陶醉,晒秋人惬意而又神闲的表情令人心生暖意,眼前不禁浮现出童年时晒秋的种种场景,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从前,眼前的晒秋人就如自己的亲人一般。勤劳的父母总是怕我们冬天挨饿,在秋干气爽的季节里拼了命地忙碌,晒着收获的果实,过一个富足的冬天。
我们就在这晒秋的美好中年复一年地度过,就在这晒秋的美景中享受人生的童年与少年。而今,虽然早没了土地,父母也已老去,晒秋与我们渐渐远离,但是晒秋的欢乐与幸福却永远活在了心中,成为秋色里不可磨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