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张虹蕾每经编辑:梁枭
从迅速走红社交网络,用户竞相尝鲜,到因隐私协议广受外界争议,再到最新被工信部约谈,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ZAO”App的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伴随着“ZAO”App站在新的“十字路口”,用户们也逐渐从狂热变得谨慎又忐忑……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看起来很美的AI换脸,其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风险?
从走红到质疑,“ZAO”App的风险在哪儿?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作为“ZAO”App的尝鲜者,新媒体从业者王丽丽(化名)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让她意想不到的是,自己刚尝到AI换脸带来的乐趣,转眼就面临着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8月31日晚,王丽丽在朋友圈看到自己的多个好友都在展示“换脸”小视频。在几秒钟的小视频中,有人可以实现和偶像同框演戏的愿望、有人扮演明星角色进行一场“cosplay”。兴趣使然,王丽丽也加入了AI换脸的“阵营”。在手机验证注册后,王丽丽在摄像头前进行眨眼、扭头等动作后,才可使用相关功能。通过App模板,王丽丽可根据自身的喜好换成影视剧中的经典角色。除了把生成的小视频发在朋友圈,还可以做成GIF动态表情。
王丽丽是“ZAO”App众多的AI换脸用户之一。从8月30日上线开始,“ZAO”App就迅速走红。不到24小时,这款APP就在各应用商店免费应用排行榜中蹿升至前列,同期更入选微博热搜话题。那几天,AI换脸成了社交平台上一道频繁出现的风景线。王丽丽也和朋友们沉浸在ZAO新奇的玩法中。
不过,随着AI换脸走红,质疑之声接踵而至。
根据“ZAO”App用户协议内容中的必要授权协议:用户上传发布内容后,意味着同意授予“ZAO”App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App用户在“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如将短视频中的人脸或者声音换成另一个人的人脸或者声音等)以及对修改前后的用户内容进行信息网络传播以及《著作权法》规定的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全部著作财产权利及邻接权利”。
这一协议很快引起了用户的争议和讨论,包括王丽丽在内的多数用户认为,这一协议存在泄漏个人信息的风险,情况严重还可能导致人脸识别支付等场景被盗用的风险。
北京大成(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庞彦燕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涉及用户肖像权的法律侵权问题和隐私问题。在互联网和AI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下,用户的肖像可能被用于制造假图片、假视频,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直接用于人脸识别支付,存在一系列风险。
内心产生担忧的不只是王丽丽,不少先前充满热情尝鲜的用户,都开始担忧自身的隐私泄露。甚至有用户在APP下载界面对于相关协议作出“过分了”、“霸王条款”等评论。
致歉声明后用户仍担忧
根据微博认证信息,“ZAO”App的运营主体为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资料显示,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雷小亮。此外,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股东为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法定代表人为也是雷小亮,股东为雷小亮与王力。
工商资料显示,今年7月19日,长沙深度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股东变更,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退出,新增海南喵咖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此可见,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是“ZAO”App原股东。而雷小亮则是陌陌的联合创始人和产品总监。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今日(9月4日),工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