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情画一片风景,为时光留一份充盈艺术北

风景,不因色彩而成,不因形式而立。林间溪水,汇聚时光音色;素手轻抬,绘出人间四季。当目光无须远眺,所有的美丽都不会因时间而沉落。繁华里,少有人去静心聆听自然的声音,失去了这份纯粹,生命也显得有些急促而琐碎。但有时,寻找风景无须远足,因为咫尺之间,它就藏在“艺术北京”全览的静谧之处。

01马永强

马永强,毕业于央美,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当代艺术研究会会员。其作品入选了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并多次在美国、德国、韩国等地展出。

无论文化背景、个人经历、思想信仰有何不同,对于生命与自然,人们总是可以抽象出相通的觉知与感悟。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始终与情相伴的自然之景,是为人类精神外延的终极归宿。

三月,布面油画三月(局部)三月(局部)三月(局部)

自诞生的那一刻,风景画就带有人的视角与精神。细观马永强的作品,有一种介于动静之间的宁静氛围,灵动而节制的笔触、淡雅且温润的色彩又蕴藏着微微感伤的气息。通过河边的一隅景致,他传递着内心的精神影像,细润与雄浑之间,如流水般娓娓道来。

三月(局部)三月(局部)

02程保忠

不知在何时,记忆中的画面被这冰痕雪影占据。萧疏寒林,宁静幽远。久久渴望,难以寻觅。

——程保忠

驻足,凝神,每一处缥缈的美景都是一个切近的世界,每一束柔弱的光彩都似一次迢递的召唤。依心境走近风景,借身心融入其中。拾起一片自由飘落的树叶,收获一份怀古念今的情怀,抬头循迹,却不见风吹过的痕迹。

因为遇见,所以感念,由于经历,故而沉思。记忆像一抹雪影,纷纷散落又挥之不去。那些被禁锢的往昔,或许难以用语言表述,但好在有笔、有墨、有彩,能让丝丝残留的印记在即将隐没之际,映出唯美的灵性回环。

程保忠,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济南。其作品以描绘身边熟悉的自然景观为主,主张以相对静观的态度进行创作。

孩提时代的白洼林场不仅是程保忠的童年乐园,更是他的精神故土。他用工笔兼写意的方式描绘着心目中的雪景,寓意生活的浮沉。在构图布局方面,他借鉴传统中国画对“简”与“淡”的追求,采用大量留白以表现超然之境。程保忠认为,艺术家是带有绝对私属情感的个体,始终需要秉持的原则就是尊重当下的生命体验。

03陈坚

静观一处清欢的泉水,波澜不惊中存有弹指之间的壮阔。彼时的日光、晚霞,总有喧嚣传来。而萧疏的记忆里,少了朦胧的语言,一切仍是那么的恬静、淡然。

陈坚,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帕米尔》之一,纸本水彩,《帕米尔》之一(局部)《帕米尔》之一(局部)

出生于青岛的陈坚,从小就对大海有种特殊的迷恋,他喜欢俯瞰寒冷咸海的波澜壮阔,也喜欢置身滚滚巨浪的心潮澎湃。他笔下的礁石海滩、雪域高原和家园田野引领着人们的目光,在随机的色彩折射中,碰撞出灵动的碧波。

平静,海的另一面,看似凝固实则内敛着奔放。海的力量吸引着河流,也同样吸引着流淌着爱的人们。陈坚用手中的色彩极力刻画着现实与精神相融的海景,当画笔饱蘸水色,缓缓地演绎为一抹记忆时,画下它们,成为他记录时光的唯一选择。

《海》之一,纸本水彩,《海》之三,纸本水彩,

04毛栗子

无边的暮霭无法束缚流光的色彩,当指尖划过纸笺,心中微微的一次颤动,原来是花瓣掉落的声音。

毛栗子,著名旅法艺术家,是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星星画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曾旅居巴黎十年,并在全球多地的美术馆、画廊举办过个展,其作品被众多海内外名家广泛收藏。

残荷,艺术微喷,

用画布油画的形式呈现水墨画的自然意象,毛栗子极尽可能地诠释出艺术表达更宽泛的一面。他以巧妙而又简约的方式勾描着看似朴素的花瓣与风景,在亦简亦繁之中,以诗意优雅的姿态完美诠释出多种感官共鸣的可能性。

毛栗子的油画以残花为创作对象,满含心思的笔触在闪烁于花瓣的姿态与纹理之间。律动中,残花成型、变换、消退,支配着观者想象力,于西方的油彩中捕捉着东方水墨的精髓。

残荷(局部)残荷(局部)残荷(局部)

细雨霏霏,点滴霖霪。在拘谨中释然,于洒脱中冥思。若欢笑,应肆意;如痛哭,必无忌。无论情感几何,欲辨已忘言的艺术家们总能在某一时刻返璞归真,为心情画一片风景,为时光留一份充盈。

我们下期再会。

眼缘艺志第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