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命的笔墨世界笔墨丘壑气韵相融合

中科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作为文人画鼻祖的王维开文人山水画之先河。至宋代,苏东坡力倡文人画,使之从理论到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纵观宋元两代的山水画,宋代山水画的笔墨形态及风格特征还是以院体画风为主,而真正从绘画创作上践行文人画绘画观念与审美思想的当数元代绘画。元代虽然历史较短,但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元代文人山水画中的隐逸意识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

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元代绘画的观念、审美取向,从内容到形式与宋代相比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可以说元代绘画是传统绘画的转折点,即由状物抒情转向写意抒情,中国绘画的写意精神在元代文人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文人画的成熟亦使元代绘画具有了革命性的、里程碑式的意义。笔墨这一独立审美价值的确立,影响、引导着中国绘画,尤其是文人画的发展方向。因此,理解文人山水画对认知中国绘画精神、参悟笔墨之道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肖培金《素心若雪》

文人绘画的价值在于以人为本,向内寻求,追求生命的真实。绘画作为表现人的灵性之术,必须要反映生命的真实,所以单单对外在形象的描摹,已被排除出“真实”的范围。水墨因为荡去了自然的表象,抽象概括出具有本质精神的审美意象,符合追求生命真实的要求,所以为文人所选择,成为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

如墨竹是文人画的典型“道具”,被人们接受与认同,苏东坡的惊天一问:“世岂有墨竹耶?”说明形似的描摹,徒呈物象,并非真实,文人画家追寻的是超越形似的真实,即生命的真实。墨竹虽颜色、形状不太似真实的竹子,但此竹能表现竹子的精神本质,抒情达意,陶冶情操,成为人类情感的表达符号,真实的竹子则不能为之。

大凡初学画者,大都以描绘外物为能事,觉得眼睛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殊不知事实恰好相反,描绘的外在色相世界纵然再真切,也只是状物,于绘画来说也是假的,因为其中没有思想情感的注入,难以形成审美意象,是没有意义的。

徐渭说:“天地造化旧复新。”物无常形而有常理,画家只停留在对物象的描绘上,是难以寻求到绘画的生命的,离自然愈近,就会离真实愈远,即离道愈远。八大山人笔下的飞禽走兽远离自然,其以笔墨形态表现意象,更具生命意义,更加真实动人。

故此,绘画主体对待客体的态度决定了生命真实的体现与否,追求生命真实要超越自然之限制,超越一切外在表象的干扰,于形似外求其神,于笔墨中求生命。苏东坡说:“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中国人不斤斤于形似或对自然的还原,而是将表现的空间让位于主体的思想情感及艺术语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7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