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武汉东湖,这里不仅有美丽的湖光山色,

中科公益抗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木木看旅行

“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这是朱德同志年参观游览武汉东湖时的题词。三十年后东湖面貌如何东湖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郊,整个东湖风景区面积约为八十七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约三十三平方公里,为杭州西湖的五倍多。据测量,最高水位为二十米,最大水深为六米,湖平均深度为二米多。

东湖这么大,这么深,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东湖是一个散水湖它滨临长江,经青山港与长江相通,在江湖之间,有一道河泥淤积的自然堤防。提内靠湖这一面,原是一片淤积凹地。每当长江汛期,水位高于地面时,凹地积水无法外泄:于是湖面逐年扩大,以致形成现在的东湖。它原来是受长江水位涨落所制约的天然湖,目前,由于青山港武丰闸建成,变成由人工控制的内陆湖。

东湖有优美的湖光山色和许多名胜古迹,但是在解放前,这里却是一片荒野之地,没有什么风景点,更不是风景区。解放后,先后修建干道四万多米,湖岸和护坡三万多米,亭、台、楼、和各种建筑设施七十多处,种植法桐、樟树、池杉、水、雪杉等树木二百五十余种,二百多万株。栽培了金柑、密桔等果树,绿化荒山一万三千多亩,兴建了苗圆和花圆。东湖的花木品种繁多,一年四季不断开放,其中尤以春兰、夏荷、秋桂和冬梅最为著名。朱德同志生前喜爱兰花,曾鼓励并帮助东湖培育兰花,兰花生产得到发展。东湖有两池荷花,在大门右侧,沿湖也有不少荷花。东湖的桂花树很多,仅磨山一处就有一千多株,从源湖画廊至屈原纪念馆路两旁,都是桂花树。东湖的梅林约有百亩,有七十多个品种,主要分布在磨山梅园和黄鹂湾梅岭,是我国主要的赏梅胜地之一。

东湖盛产多种淡水鱼,其中以武昌鱼最为名贵。武昌鱼是编鱼的一种,这种鱼是鄂城梁子湖的特产,古时鄂城称武昌(今武昌古时称江夏),所以又叫武昌鱼。三国时,吴王孙皓想从建业(今南京)迁都武昌(今湖北鄂城),陆凯上疏反对迁都,并引用当时的民谣:“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毛泽东同志诗:《水调歌头·游泳》中也有“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之句。可见自古以来,武昌鱼就是一种名贵的鱼,也是人们欢喜品尝的一种淡水鱼。

东湖风景区根据自然环境,分为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落雁区、白马区、吹笛区和珞洪区。听涛区:走进东湖大门,便是黄鹂湾。站在湖滨草坪上,放眼几十里的东湖水面,顿感视野开阔,心旷神怡。湖水又清又平,又绿又亮;水中鱼儿嬉游;湖上鸟儿朝翔;沿湖垂柳、荷池、游船,组成如诗似画的景色。从黄鹂湾向西北行,是翠柳村。这里有泽畔客舍。这所米黄色小楼,建在湖边一个半圆形半岛上,三面临水,掩藏在绿树丛中。北面是雾抱亭,建在一小山嘴上。它是由四个方亭与四个半圆亭组成的外圆内方的环形亭。由于亭呈云朵形,是水泥柱,灰瓦顶,因此远看此亭,好象林中有雾,树在云雾之中,“雾抱亭”因此得名。在听涛区的中心,有一座三层高阁,耸立在“荷风”与“落羽”两桥之间的湖岛上,这便是有名的“行吟阁”。阁前有屈原塑像,昂首视天,举步欲行,仿佛正“行吟泽畔”,表现了伟大诗人的大无畏的爱国精神。由行吟阁过落羽桥,是“瀕湖画廊”。由画廊经屈原纪念馆北行,可到梨园。全园面积约五百亩,种植各种花木果树,其中以梨树为主,故名梨园。

出梨园大门,绕渔光村,北行约一里,在一小山岗上,耸立着九女墩纪念碑,碑后是坟墓,理葬着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的九位无名女英雄。碑上刻有董必武、宋庆齡、郭沫若等同志题字从九女墩东行,经养殖场,沿堤南行,可见湖中一小岛,岛上有“湖光阁”。远远望去,这湖光阁就像浮在东湖中的一座仙阁。阁分三层,登阁四望,东湖山水,尽收眼底。从湖光阁沿堤南行,可到磨山区。

磨山三面环水,松树茂密;西麓植大量桂树,秋季桂花开放,满山遍野,香气扑鼻。磨山东峰顶上,有三国时刘备郊天台遗址。(郊天即祭天之意)从磨山东峰下山,循小堤可到落雁区。这带环境幽静、空旷辽阔,是大雁南来北往时停留的地方。故名落雁区。同时各种各样的水鸟,也活跃在此。经常成群结队,盘旋湖面,极为壮观。落雁区北面是白马区。这里有个白马洲,洲的西边有冢,是三国时鲁肃的马冢。相传赤壁大战时,鲁肃协助周瑜破曹后,骑一匹白马路过此洲,马陷泥中而死。后葬于此,故称白马洲吹笛区在磨山区的东南面,这里山环水抱,花果满山。濒湖有座吹笛山,传说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个儿子朱桢来武昌时,曾在此山吹过笛子,故名吹笛山。

从磨山的红林嘴沿湖堤西南行,经封都山,便到珞珈山。珞珈山原名落驾山,相传春秋战国时,楚王曾在此“落驾”(即驾停留之意)故名落驾山。年武汉大学在此建校后,改名为珞山。这座山是东湖南岸的最高山峰,山顶建有了望塔。登塔瞭望,武汉三镇,可一览无余。洪山在山西面,山麓有座宝通寺。寺依山而建,内有一大铁钟,称“万斤钟”。它是七百多年前南宋时铸造的。寺庙后面半山坡上有座塔,原名“灵济塔”,因在洪山上,人们通称为“洪山宝塔”。塔高十三丈七尺,七层八面,内石外砖,塔顶高于洪山。在宝通寺西侧,有一小塔,是武汉地区现存最古的建筑物。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它用大小不同的石块,堆砌而成,也是七层八面,每层各面都有小龛,嵌刻有菩萨、罗汉、力士等浮雕像。小塔的东侧,是“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施洋烈士墓地。在烈士座像上刻有董必武同志题词。

从洪山北行,便是水果湖。湖东岸是放鹰台。这是一座土台,高出湖面三丈,面积约有十亩。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游武昌时,曾在此放鹰。李白愛鹰,曾写《观放白鹰》诗二首。其中写道:“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寄言燕雀莫相悼,自有云霄万里高。”赞颂了苍鹰的凌云气概,寄托了诗人的壮志豪情。游人站在放鹰台,放眼跳望东湖,另有一番情趣近看,放鹰台下的游泳池,健儿争相鱼跃远看,珞珈山下的航海俱乐部,划艇和水上摩托来往穿校彩色能风帆,在碧色的湖面上飘扬。

在珞洪区南边的伏虎山下,育一古庙,庙内有一小井,井石上刻有“卓刀泉”三字。据史载:三国时“关公行军于此,以刀卓地得泉”。此庙建于宋朝,明末被毁,清康熙时重修,解放后重新修。庙内“卓刀泉”古井石台,建于明代,在我国现存的古井台建筑中罕见。游完“卓刀泉”,东湖风景区主要风景名胜古迹,基本上都看到了。今日的东湖,已经变成一个令人喜爱的风景区。以上就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分享,如果您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一起分享评论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