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父母和老师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

很多妈妈们总是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画得一副好画,赢得一手好诗,而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

其实,是很多家长把孩子的”美“的能力不知不觉地扼杀了!

美育是指引导孩子去认识美、发现美、识别美、感受美,也就是说进行审美活动,而审美活动是一个包含多个环节的复杂过程,只有经过知觉、想象等心理活动,才能引发审美主体的美感。

美育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感、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那么,家长和老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美育?

01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的美

陈鹤琴先生认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到大自然和社会中进行观察,从而,获取经验和知识。

如果有条件,家长和老师也可以为孩子创造美育的环境,比如带孩子去风景区玩,为孩子建立好的、美的校园环境。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孩子喜爱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路上的风景,家长和老师不要随意地打断孩子对大自然的观察,应理解孩子想探索外界的需求,

例如,春天时,带孩子去寻找“春天,观察小草发芽,樱桃树开;夏天,听知了,捉蜻蜓,看荷花;秋天,看叶子飘落,花瓣枯萎;冬天,看下雪,打雪仗,看云雾。

也可以把自然知识编成儿歌,让孩子在趣味中学习。

当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种植植物,观察菜园,一起去拔草、培土、浇水,从而,教会孩子爱护花草树木,不踩踏花草,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这样,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的知识,满足对知识的渴求,还增强了对大自然、对美的感受能力。

02通过艺术,让孩子感受美

幼儿的认知特点影响着他们审美能力的发展,在所有的审美创作,孩子最喜欢的就是绘画了。

因此,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绘画的艺术形式来帮助孩子感受美,感受绘画中的线条、动作、颜色中的美感,在欣赏优美艺术作品的同时,启发他们学会用眼睛去观察,提高他们的素质。

家长要保护孩子对美的渴求,有的孩子喜欢进行涂鸦,家长不应该过分的批评孩子,应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教师可以带孩子去到大自然中,让孩子把看到的美景画下来,或者通过其他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当然,也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进行引导,有的孩子喜欢绘画,有的孩子喜欢书法,有的孩子喜欢读诗,只要孩子喜欢他就有学习的动力,就会去主动感受艺术中的美。

美育作为教育手段能够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人的智力开发,实现对人的全面发展能力的培养。达到较高的审美境界,提高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最终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家长和老师不仅应该注意孩子的品德和成绩,还需要注意孩子美育的发展。

文章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