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下半句才是精

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m.39.net/pf/a_10967962.html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都是古文学贡献给人类的精神财富,流传至今的名作、名句可谓是浩瀚如烟,这些收入典籍中的文化瑰宝,供后人赏读、品鉴,这也是文学与文明进步的根本,从中我们感叹的不仅仅是古人超凡的创作能力,更能感悟到别样的人生。

文学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食粮,与物质的最大区别就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创作灵感与艺术体验。一部好的作品,一首好诗,甚至一段佳句,都能够让人领略到不同的人生风采,甚至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包括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用古人的诗句作为自已的座右铭,砥砺自已前行。

古人留下的文化精粹,句句都经得起推敲、打磨,描述着人生的起伏,同时也总结着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发展。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古代佳句:“春宵一刻值千金”,但很少有人知道精华在下半句,为何却无人愿意提起呢?

一、唐宋诗歌的发展

历史发展到唐朝,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鼎盛时期,不但拥有万国来朝的荣耀,更有后世古诗不可逾越的巅峰。从“唐初四杰”到唐朝繁荣时期的李白、杜甫,从中唐时期的白居易、韩愈、刘禹锡到晚唐的李商隐、杜牧,创作的诗句何止千万,流传至今的基础教育书籍《唐诗三百首》就是最好的见证。

每个诗人都有自已独特的创作风格,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边塞风情,有“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儿女柔情,有“朱门酒肉臭”的斥责与厚重,还有“人闲桂花落”的田园静谧生活,每首诗都在倾诉着作者的万般情感,给人无尽的遐思。

有了唐诗的沉淀,才有了宋朝文学更好发展的基础。到了宋朝,诗歌的作品仍在延续,但宋人更喜欢“词”这种音乐文学。且不说宋人迷恋“宴乐”,单是填词这一块也是文学艺术发展不可逾越的巅峰。

《词源》中对宋词的评价:“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与诗相比,词更注重于儿女柔情,因此有“诗言志词言情”的说法,大概“情”比较“接地气”,又与“乐”相辅相成,使词在宋朝得到很大的发展。

只是词大多都是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这样的题材和内容,说白了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与风雅典丽背道而驰,只有表面层次上的享乐生活,并没有深层的意蕴供回味,直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出现,才扭转了这一“局面”。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评价苏轼:“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苏轼笔下的词扩大了范围与意境,“以诗入词”,把词家的“言情”与诗人的“言志”很好结合起来,文章道德与儿女私情并见乎词,在词中树堂堂之阵,立正正之旗。

这一切与苏轼学问、胸襟与性情有关,成为诗词“豪放派”的创始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水调歌头》把对兄弟的思念之情与自然界的现象交融为一体,表现出自已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这种独特的“创新”让这首词至今还为人传唱。

苏轼的词流传不少,他的诗也同样经典。“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脍炙人口的佳句就是他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只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下句更是精华所在,却为何鲜为人知呢?

二、苏轼笔下的“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每每提到这句话的时候,让人第一想到的便是“男欢女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呢,这要从古代的流传的习俗说起。

对于古代男子来讲有两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自不必多说,古人男子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一个人甚至一个家族命运的崛起就靠金榜题名来实现,只是正如现在的高考一样,能够上榜的人凤毛麟角。

相比金榜题名,洞房花烛会更容易实现,是大多数成年人所经历的过程,也是人生的必修课。在封建社会人们都比较保守,大多初次男女欢爱之事都是进入洞房才实现完整的人生,令人难忘而联想到春天温馨浪漫的夜晚,便与“春宵一刻值千金”联系在一起,表示珍贵难得的男女感情升华。

只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句话的下半句渐渐被人遗忘,当初苏轼在写“春宵”的时候本意并不在此,这首诗的整句是“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喜爱春天,经过寒冷冬天的煎熬与等待,终于盼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嫩草的初绿,南燕的归来,弱柳拂风、花姿柔美,使眼前的颜色不再是冬天只有的灰白,而变得色彩缤纷。

并且春天的气温舒适,没有冬天的寒冷,也没有夏天的烈日炎炎,尤其到了夜晚,柔和的春风夹杂着芳草的气息,让人感觉格外的惬意,再配上圆月、美酒,自然而然便勾勒出一副浪漫的氛围,而这正是苏轼笔下“春宵”的正确诠释。

苏轼用“千金”来衡量“春宵”的价值,可见对春天夜晚的喜爱与赞叹,因而下一句是上一句的延伸,“花有清香月有阴”,是对春宵景色的进一步描写——春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再配上朦胧的月色,让人流连忘返。

细品“花有清香月有阴”,表面上是对景色的描写,但从中可以看出苏轼看待人生的豁达心态与意境,当别人悲花悯月时,苏轼却用淡淡的手法表达出自已的情感,没有哀愁,没有怨闷,用别样的胸襟去领略自然的风景,充斥着满满的正能量。

这两句连在一起同时也在劝诫人们珍惜这样满园春色的夜晚,言外之意就是珍惜时光,珍惜当下,不要虚度韶华。

春天不仅仅是万物复苏,同样也是一年四季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大自然赐予的这样美好的季节,应该是规划自已人生的重要时刻。但在人生的路上,难免会有起伏,正如花开花落,月有阴晴圆缺一样,只要自已去努力和珍惜,就会有所得。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这是苏轼《春宵》的全诗,后两句虽然是在用听觉和视觉来描述景色,从中却表达出了富贵人家在这样美好的夜晚享乐的讽刺。“歌管”与“秋千”都是富贵人家的娱乐“设施”,含蓄委婉地透露出对醉生梦死、不惜光阴的人的谴责,看出苏轼身在官场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思想与做派。

小结

苏轼的这首《春宵》寓意颇深,只是经过历史的流传逐渐失去了他的本意,常常用在行欢做乐上,并且忽略了下半句用隐晦的手法所道出的人生波折,这样充满正能量的下半句精华却无人愿意提起,大概是“春宵”醉人,失了人的本心吧,更多人还是喜欢看表面现象而懒得去追根溯源。

华夏文明的源泉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经过岁月的洗礼,经过历史的发展,经过人类的进化,才有今天文明古国的深厚底蕴。古人留下来的诗句都是凝练出来的精华,只是有些在流传过程中偏离了“轨道”,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去欣赏,而不要歪曲。

参考资料:《词源》《唐宋词通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