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杨绛,似乎总是在钱钟书的盛名之下。
实际上,钱钟书年才开始动笔写《围城》。
而杨绛年就开始写话剧《称心如意》,一登上舞台就获得了满堂彩。
一举成名后,她又创作了《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作品。
就在人人都称呼钱钟书为“杨绛的丈夫”时,杨绛选择了夫唱妇随,甚至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甘做“灶下婢”。
这也是杨绛一贯的行事作风,不争不抢不强求,成全了别人,也修行了自己。
有人说:
“读懂了杨绛先生的文字,也就读懂了人生。”
透过她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幸福,看到了希望,也收获了力量。
人这一生,总会经历很多的事情,有好的,自然也有不好的。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需要用智慧的大脑去对待所经历的一切,如此,我们才不会迷茫和困顿。
杨绛:人到晚年,最聪明的活法,是拒绝这2件事的发生
很认同亦舒在《她比烟花更寂寞》中的一句话:
年纪大了最好身边有几个钱,做什么都可以,最要紧的是生活不吃苦。
人年轻的时候兢兢业业,为银几两奔波,为的就是晚年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
不必看年轻人的脸色,也不必为生计蝇营狗苟。
然而,有些人总是在外面做出错误的举动,导致自己的晚年产生过多悲剧,尤其是以下2种做法,千万不要做。
01:不要总是与他人的生活进行攀比
林清玄在作品《木炭与沉香》中写道,“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
越攀比,越痛苦。
与优秀的人比较,使我们自卑;
和普通的人比较,使我们下流;
和低劣的人比较,使我们骄满。
与人攀比,就是用自己的短处去碰撞别人的长处,只会受伤。
电视剧《警察荣誉》中的曹建军就是这样一个角色。
他始终沉浸在与姐夫雄厚财力的对比中,便自己在警局获得了功勋奖励,也不是单纯的喜悦,而是想要压姐夫一头的劲头。
可他越是想要与姐夫攀比,就越是被丈母娘打压。
丈母娘的眼中只有财富,无论曹建军再怎么努力,只是一个小警察的他也无法得到认可。
于是越攀比,他离自己设定的目标就越远,终日生活在痛苦之中,连带妻子儿女也过得不快乐。
攀比,是人生的毒药。
在攀比中的人永远无法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也就无法过上安宁的生活。
唯有放弃攀比,心态放平,才能坦然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02:不要总是从别人身上寻找陪伴感
人到晚年,就越是想要获得身边人的陪伴,给自己的情感找一份寄托。
《狂飙》中的黄老,青壮年时期是省里的重要骨干,身边有许多人陪伴。
可晚年退休后,回到京海市,曾经围绕他的人,见他没了价值,纷纷远走。
这让黄老感到不忿,同时,也觉得非常寂寞。
当高启强带着卑微的姿态出现在他的生活中陪伴他时,他慢慢地也沦陷在了
高启强的陷阱中,试图为他“保驾护航”。
然而他的这种行为,虽然收获了陪伴,却也让自己晚年名声不保。
当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期待都放到另一个人身上时,难免会失落。
毕竟,你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无法掌控别人。
与其期待别人的陪伴,不如学会给自己找乐子。
无论是绘画、读书,还是摄影、跳舞,给自己培养一个新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圈,生活才不致于太寂寞。
0:结语
毕尔格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有度,人生添寿。”
到了晚年,更要记得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他人的生活放手。
不要总是盯着别人的优秀与舒适,过自己的日子,也能很快乐;
不要总是希望别人能放下一切陪在身边,找到新的爱好,也是不错的选择。
生活中来来往往的人太多,大多都是过客。
唯有我们自己,才是生活永恒的主角。
做好自己,这一生便不虚此行。
有人说:
“读懂了杨绛先生的文字,也就读懂了人生。”
透过她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幸福,看到了希望,也收获了力量。
人这一生,总会经历很多的事情,有好的,自然也有不好的。
所以,我们需要思考,需要用智慧的大脑去对待所经历的一切,如此,我们才不会迷茫和困顿。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都能拥有智慧的生活,不管发生什么,我们都能以谦卑的心态,努力地过好每一天。
共勉!
杨绛先生睿智百年,从容优雅一世,把她的一生过成了典范。
年5月25日凌晨,她却永远地离开了,享年岁,不慌不忙地走向下一个出口,奔赴有丈夫和女儿在的地方,与他们团聚,续写《我们仨》。
本书是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传记。作者用温暖细腻的笔触叙写了杨绛先生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的历程、与丈夫钱钟书6年相濡以沫的爱情和她与丈夫、女儿生死相隔到她人生尽头的人生历程。
读这本书,不仅可以了解她风风雨雨、跌宕起伏的百年人生,更让我感受到她面对求学、恋爱、婚姻、家庭、工作和社会的人生态度,她的博学、睿智、宽容、淡定、从容、坚韧和优雅,带给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
她不管是作为女儿、妻子、儿媳和母亲,还是作为教授、作家和翻译家,她的每一个角色都经营得那么出色,无可挑剔。
做女儿,她温暖可爱,聪明好学,是父母的小棉袄。
做妻子,与丈夫钱钟书相濡以沫、风雨同舟6载,丈夫称她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被丈夫视为:“妻子是她,朋友是她,知己是她,情人是她,生命的一半也是她。”
做儿媳,她公公只看到她写给儿子的信,就欢喜不已,直接提笔回信,大大夸赞了她一番,并郑重其事地将儿子托付给她。问她的婆婆愿意和谁一起住,她直接说季康(杨绛)。
做母亲,杨绛曾夸赞道:“阿媛是我生平杰作,钟书口中的可造之材,我公公心目中的读书种子。”
钱瑗的成就,确实是父母的骄傲。虽然她的名气比不上父母,但是在学术界,她的名气和影响力也相当惊人。
做学问,出类拔萃。她是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她翻译的《堂吉诃德》、9岁出版的散文《我们仨》、96岁出版的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岁出版的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都成为经典。
做自己,虽然饱经离乱之苦、尝尽人生百味以及历经曲折动荡,在年的漫长岁月里,她依然哀而不怨、怒而不争,始终通透而清醒,温和而从容,寂静欢喜,优雅坚韧。
她说:“苦难常有,心态常和,努力活着和轻易死去相比,前者才值得尊敬。生命本就是一场历练,谨记这一点,从容面对一切,挺胸抬头地走到终点,就是胜利。”
喜欢她的经典名句太多,在此摘录一句:很多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这样的杨绛先生,不论是她卓然于世的才情、相濡以沫的爱情、举世瞩目的成就、美满幸福的家庭,还是她淡然处世的态度,都堪称女人的楷模,世人的典范。
所以,每一个想要提升自己、走出迷茫、活得更好的人,都应该读读这本《永不褪色的优雅:杨绛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