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内环湖绿色走廊及古城墙内外自然人文风

  说书不说书,上台先作诗。诗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您要进去得花钱。”而咱们今天继续游览淮阳不花钱的景点——内环湖绿色走廊,让小编带你走近淮阳古城墙,讲述城墙内外那些鲜为人知的自然人文及传奇故事。

  上回书说到小编带大家来到古城东门——明化门。而在这城门之东的有个新建的大型休闲公园,这公园的名字叫龙湖民生公园。公园位于民生路、六艺阁路及弦歌东路的交叉口,它北临东湖码头,南接东方神话,东为陈楚古街,东北方则是六艺阁,地理位置优越。

  公园在功能及应用方面也体现出多样化和人性化,比如植入茶室、儿童游乐场、点将台、观光桥、观光车换乘及亭、台、桥、榭等多元素点位,使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可让大家领略淮阳人文与自然相结合的纵深寓意。

  在这里,小编重点给大家介绍公园里的陈胜点将台。该台原本位于南坛湖中,相传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揭竿而起,一路拼杀费尽周折占领了古城陈州,陈胜这时才发现他们带来的兵士素质太低,大多不会武功,更不懂文韬武略。于是,他便在南坛湖的小岛上设立演武场。

  对所属大小将领进行讲文习武,授以兵法,以期大用。数月之后,陈胜、吴广自认为士兵、将帅素质普遍提高,足以支撑自己建立政权的需要,于是在陈国城头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政权的大旗。该景点由石碑及亭子组成,简单,却极富纪念意义。

  陈胜点将台选址南坛湖的北岸,紧邻不远处的青龙桥,方便游客游玩的同时,也能粗略地感知和了解在本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该公园不仅可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亦可成为淮阳打造国家级5A景区的配套设施,相信也必将成为众多游客及网红游玩打卡之佳地。

  此刻,走过明化门南侧的休闲公园,眼前豁然开阔,时而可看到或采荷或打渔的村民撑船忙碌于湖面之上,或许是紧邻的湖面没有任何遮挡物所致,这段城墙的道路及绿化,似乎要比其它路段略显宽阔,站在城墙之上,向东眺望,东方神话极具特色的水上设施一览无余。

  南坛湖的荷花属于自然野生状态,每到夏季,满湖碧绿,芦苇摇荡,水鸟云集,白鹭翱翔。游人行走于此,心情舒畅,空气清新,近似吸氧。欣赏完城墙外面的风景,咱们再转过头看城墙里面的内湖。这片内湖以前极为清澈和宽阔,其他三个内湖跟它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那时城里还没有自来水,城里的居民做饭洗菜都是用南门口甜水井里的水,而洗衣服又太费水,大家都会挎着篮子到内湖这边洗,特别是在夏天,男的女的洗衣累了,都会跳进水里洗澡,男女共浴的现象司空见惯。现在每每想起,感觉那时人们的思想既干净又纯洁。

  内湖的西岸即是城内很有名的学校“淮阳一中”,校园内有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叫“李之龙革命活动旧址”;以前在这所学校内,还有座可容纳千余人的大礼堂。而在这所学校的西北(现物资局及盐业仓库)最早还有淮阳古时培养人才的地方,叫黉学院。

  在淮阳一中的东北墙角外的内湖中,即是金龙桥遗址。这座桥据传建于晚唐,为单孔石桥,长2.4丈,宽1.2丈,桥塘外用石磙排列在其上,有青石雕花栏杆,桥孔近水之处,装饰红石雕龙一条,头北尾南,显得古朴典雅,小巧精致。因与银龙桥相对,故名金龙桥。

  年,金龙桥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时候因为家离该桥不远,节假日经常在这片水域洗澡,那时我们都叫它金水桥,夏天趟着湖水就能到达桥上,目前,该桥早已被湖水淹没。据老年人讲,在这座桥旁边还曾发生过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传说宋仁宗时,陈州大旱三年,哀鸣遍野,民不聊生。皇帝命曹太后之弟四国舅到陈州粜米,但他大斗进、小斗出,米里掺砂,刮民膏血,陈州百姓叫苦不迭;曹国舅还用御授紫金锤打死试图反抗的饥民张老汉,其女张桂英万般无奈,进京告状。开封府尹包拯受理此案。

  随后,包公乔装打扮,微服私访,在陈州耳闻百姓怨声载道,目睹奸臣劣迹斑斑,于是换朝服,挂金牌,顶圣旨,带铜铡,在金龙桥畔怒铡四国舅,血染金龙桥,为民申了冤,除了害。从此,金龙桥成了抑恶扬善、扶正压邪的圣地。据说桥边结巴草根至今仍为红色。

  虽然曹国舅史无记载,老包下陈州之事也疑似文人所作,但刚直不阿的包拯确实为陈州人民做过好事。《淮阳县志》上还留有他写的《请免陈州添折见钱疏》一文,是一份很珍贵的历史资料。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小编相信每个淮阳人都将永远铭记于心。

  在环湖绿色走廊边缓步而行边欣赏周边风光,秋风轻拂,温度最适宜的季节,亦是令人身心最惬意的时刻。当来到这处城墙的拐角处,看到颓败得不成样子的内湖,谁曾想到在这片湖水中古时还有座寺院,名叫月波寺;而在月波寺附近还有文昌宫、祖师庙等建筑。

  想想“月波寺”这唯美的名字,就让小编心向往之。若在秋日月圆之夜,与寺内主人闲坐于庭院,石桌上摆几碟简单的素食,品几盏香茗,吟几首短诗;近处,地上有或红或黄之片片枯叶,远处,微风轻拂的湖面在月光下波光粼粼。那情形,梦中曾多次出现却不曾实现。

  此时,站在古城东南角的城墙之上,向南坛湖望去,烟波浩渺,这片水域对于本地土著居民也有个名字叫“燕子坞”,燕子坞水深且暗流涌动,是水性不好的泳者, 谈虎色变的地方。在这段城墙之上,淮阳各学校还曾经多次举行“拉练”活动,童年时欢乐的画面常萦绕在心头。

  从燕子坞向西,行不多远,就会在南侧湖中看到一个小岛,这座小岛四面环水,仅有一条长长的小路通往西面的大街。该岛与它对面的弦歌台遥相呼应,弦歌台本地人叫圣人庙,而这座岛则叫“三官庙”。那有人会问三官庙里面供的到底是哪三官呢?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三官又称三官大帝,即天官唐尧,地官虞舜,水官大禹。天官是掌管天堂的神明,地官是掌管地府的神明,水官是掌管海洋的神明,闽南语俗称“三界公”,客家话称为“三界爷”,又称“三元大帝”,是极为崇高的神祇。所以,三官庙供奉的是尧、舜、禹。

  在这个渔村内还有一处淮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司城贞子阁,保存得还相当完整。该阁址原为三元宫,始建于明万历十六年(年);清乾隆十年(年)将大殿改为陈胡公祠,以司城贞子配享,建司城贞子阁。现存二层楼房3间,青砖素瓦,古朴典雅。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遂至陈,住于司城贞子家。”司城贞子为春秋时陈国大夫,贞子是谥号,名失传。当年孔子在陈讲学时,也多亏了在此居住的司城贞子的资助,才顺利度过难关。司城贞子阁前有棵环抱的苦楝树,遮天蔽日,郁郁葱葱。

  清朝诗人丁世禄曾在他的《司城贞子阁》诗中,对孔子当年借住司城贞子家这段轶事有详细表述:“蔡河南畔古陈州,郭内司城贞子楼;圣辙当年经一寓,贤庐从此著千秋。虽然出处行藏异,想见芝兰气味投;剩有昔时明月在,华筵曾照主宾酬。”

  在三官庙的西南即是周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胡公陵园”,“陈祠暮蔼”则为淮阳新十景之一。陈胡公名妫满,虞舜后裔。周武王灭商后,把他封到陈地,并将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雄才大略,建陈国,筑陈城,兴百业,造福民众,使陈国雄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周武王将妫满封于陈国,胙土命氏,为陈氏;妫满死后,周朝赐谥胡公,后人以其谥号为氏为胡氏,这就是陈姓与胡姓的由来。陈胡公墓又称胡公铁墓,陵园已有余年历史。墓前有通巨大的墓碑,是中国当代书法家、胡公裔孙陈天然先生的撰书。

  明朝进士后任陈州知州的戴昕曾写一首《胡公铁墓》:“郁郁元台卧草莱,周遭铁色铸莓苔。古波流水消春雪,高树清风入夜台。古椁不怜司马死,漆灯孤待沈郎来。下车我欲寻遗迹,试把椒浆酹一杯。”如今的陈胡公陵园每年都要接待成千上万的陈氏宗亲前来祭祖。

  眼光从远处再转回到这条绿草如茵的游步道上,路北以前是南门东街,原来谁家院里枝繁叶茂的泡桐树仍被保留下来,给原本单调平坦的绿色增添了若干亮点。前面即是该段城墙的终点孝义门(南门),以前这座城门比其他三座都高大,因为它是有谯楼的,解放战争时期被毁。

  曾经在孝义门旁还有一眼甜水井,这眼井曾是全城居民的饮用之水源,它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关于它曾经的传奇故事,更丰富了它的内涵,仿佛它不是口井,更像是一位记录历史的老人,向每个路过该井的人们,讲述着那段百听不厌的往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