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休闲时光的最佳选择。旅游产业是一项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它能够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旅游景区则是旅游产业存在的基础,是核心旅游产品。旅游景区商业化运营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包含投资开发、管理、营销、产出、资本运营五个主要环节以及贯穿整个过程的风险管理与控制。在旅游转型升级过程当中,景区也必然会依托更多的新兴信息平台,利用一些新的融资模式完善旅游企业运营。
人造景区兴起契机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商业环境的变化和产业发展的创新,现代旅游的发展模式开始由传统的景点景区模式逐步向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模式转变,“旅游+”模式也正在以强大的活力与其他相关产业不断融合发展,衍生出新产品、新业态和新供给。“文化+科技+旅游”正是“旅游+”模式的具体化,它不仅改变了人们对旅行的全新认识,而且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消费需求。在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景区建设类型日益丰富,其中人造景区在整体景区建设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其“化无为有”的个性化创意、“化文为物”的文化展现、对休闲娱乐场景的拓展以及对科普知识的实体展现,在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时也为景区建设带来新鲜动力。然而,部分人造景点在起初确实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绝大部分人造景点却是热闹一时,难以长久。人造景区的现存不足
01品位低,缺乏生命力在修建人造景观时,建造者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即人造景观永远无法跟真正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相比。此外,随着旅游经济迅猛发展,游客们见多识广日趋理性,旅游品位越来越高,愈发向往真山真水、生态旅游,对人造景点兴味索然。因此,部分人造景点门庭冷落车马稀、被淘汰出局亦属必然。02经营方式僵化,缺乏想象力
人造景观规划设计的水平偏低(甚至缺乏规划设计),由于设计人员对主题的理解肤浅导致了表现方式简单粗糙,不能充分展示主题的文化内涵,许多规划只是将一个个模拟或微缩景点进行排列组合。大部分人造景区主要以静态景观为主,缺少让游客能真正参与进来的体验性业态,同样难以激发游客的兴趣。
人造景区的改进方向
01二次开发,使其重新焕发生机首先应适时更新游客失去兴趣的娱乐设施和景观,实施“三年评估制”,凡是不太受游客欢迎的项目都进行优化重设,增加体验性项目并随时更新,使得游客每次重游都能发现景区内的新内容,因而乐于重游。02更新设施和主题,塑造新的形象在以人造景点为主体的景区,通过树立优质品牌,优化开发布局、挖掘景区特点,突出文化设计,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完成以旅游景区为核心的旅游平台建设,构建景区旅游商业生态圈。03明确市场定位,多元化发展人造景观应是一个地区旅游形象的延伸,是该地旅游景观的补充,使得游客在当地停留时间大大增加。城市人造景观应主要定位于周末休闲,并将目标市场对准都市休闲旅游人群。可修建如体验为主的农业园、花卉园、植物园,以拓展运动为主的水上乐园、拓展训练场等。
人造景区融资方式
景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因此,在景区开发过程中,融资渠道的畅通和融资效率的提高是景区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一环。人造景区发展的难点在于融资难,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景区知名度较低,客流量较少,景区门票是其主要收入来源,收入渠道相对单一,进一步导致资金缺乏,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景区本身营运艰难,更无法进行景点维护和改善。因此,破解景区开发的融资困境,创新融资渠道,妥善解决景区开发中的资金问题,是人造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对此,人造景区的经营者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股权置换等方式来拓展融资渠道。前些年旅游景区领域的融资都以债权为主,股权融资较少,近两年随着旅游景区调控的升级,期限较短的债权融资已经满足不了需要,股权融资大幅增加,旅游景区股权基金也开始兴起。景区投融资的具体结构决定了开发商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成效,开发商基于旅游资源进行资金筹措时,需充分权衡各种融资渠道的可行性、融资成本及财务风险,创新使用或复合上述各类融资方式以优化自身的资本结构,提高旅游资源的资产化收益。
结语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不断的增长,人造景区的发展态势将进一步的延续,并将进一步的增强,从旅游结构来说,散客游、自助游、近程游的比例的提高,对景区新的业态、新的发展模式也将会起到更好更快地促进作用。-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